大悲咒全文网

无私奉献,得无量无边的回报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人?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事做好事?在事相上我们是帮助社会帮助大众,但是真正百分之百受益的是谁?自己。自己借这种种的事相、种种的环境,把自己的灵...
无私奉献,得无量无边的回报

什么是不被物转,二六时中?

  不被物转就是不被外境所转。先讲二六时中是什么。二六时中在古代印度,它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三段;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又是三段,加起来是六段。也就是说一个白天一...
什么是不被物转,二六时中?

诸法性相,皆如幻化

诸法性相,皆如幻化---慧光法师---  任何一个法,都有「体性」与「相」。  我们眼睛所见的是「相」,眼睛看到的是「相」。  但是这个「性」——体性,不是靠眼睛看的。所以眼睛看不...
诸法性相,皆如幻化

财富从付出中来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存款百万,吃乃三餐,面包面条;房屋十栋,睡只六尺,心神不安。不管这些,没有办法,欲望促使我们...
财富从付出中来

从我们做起

从我们做起如瑞法师  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时说,当今社会贫富不均等现象,只有靠佛教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当然在这个世界中,天主教、伊斯兰等,他们也可以起到一...
从我们做起

人情练达即佛法

人情练达即佛法我们有时候大言不惭地说:不可失去人情,其实真正的,是怕「失去自己」!因为怕失去自己(自己的名、利、地位……等等)而施为的人情,这是与解脱相违的,说与解脱相违,即是与佛...
人情练达即佛法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八十四年十二月老和尚于中台禅寺开示《中庸》第一章  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对于世间法能真正地明白,就是佛法。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四书所指的是:《论语》...
中庸之道

成佛之后,还会变为众生吗?还

...
成佛之后,还会变为众生吗?还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

「解脱道」四无量心定的修学意义「四无量心」的经文是《四阿含》所共有  笔者再举一重要「经义」来看「原始佛法的经文」不可依「精简扼要、易于背诵」的观点来断定《四阿含》「经...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

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谚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论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亦说:「为政不在多言,言多必失」。讲话谨慎不多,沉默寡言,固然是美德;但多讲话亦不一定都是不...
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
  • 首页
  • 665
  • 666
  • 667
  • 668
  • 669
  • 670
  • 671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