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走过了一段生活历程,尤其是在思想成熟之后,他(她)会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发出感慨。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发出了“生命短促,苦多乐少”的慨叹。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麦琪的礼物》中还这样写道:“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抽噎即是有声的哭泣。这句话,更是揭示了人生的痛苦现实。我是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回首自己的生活道路,我可以用我曾经给我朋友的一封信中的那段话来概括:“人生的道路,有时是在走,有时则是在爬,有时甚至是在滚。”其实,更多的是爬和滚。人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除老、死两苦还未尝外,其余的我都亲尝,并且“老苦”也离我不远了。面对人生的痛苦,不少脆弱者精神崩溃、失常,甚至轻生。生活中的苦痛,也曾使我有过整天烦闷、食欲不振、失眠,甚至厌恶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有时对天发出长叹。也正是因为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痛苦现实,我才会受到佛陀的接引,使我加入了佛门三宝弟子的行列。
人生为何有如此多的苦恼,我通过学佛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因为我们心中的“贪、嗔、痴”三毒,通过身、口、意造出种种恶业,再依业受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无不是在造业。由于无明(唯物地说就是无知),造下恶业还为自己开脱,甚至振振有词。诸如工作上贪图名利,还讲自己该得;处理人际关系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以一还十”,还说这是应该。殊不知这些都是恶业,并且是未来的苦因。当随业受报时,又不愿意承当恶果,所以有的人终日烦闷,甚至还有的生出轻生的念头。既然知道人的烦恼是自己的业力所致,人生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我们不应怨天尤人。不管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多大的挫折,我都会面对现实,敢于承担一切后果。
学佛,不仅使我正视人生,而且使我珍惜人生。佛经云:“人生难得”,我明白了“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尘。”在六道中,人道虽次于天道、修罗道,但却远远优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不仅有幸来到人世,而且有缘闻到佛法,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生的追求——在于学佛修行,解脱自己。那种一味地只认为人生苦,而对人生采取消极的态度,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如此下去,在生死苦海中将永无出头之日。人类最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还在他的孩提时代,看见动物间的互相吞食,就体会到了众生的苦难。待他成年之后,看见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便感悟到了人生是痛苦的。当他明白这一切之后,不但没有消沉,而是发誓要为苦难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五载参访、六年苦行,留下了“雀巢筑顶、芦茅穿膝”的动人历史故事。通过十一年的艰苦修炼,最后在雪山睹明星悟道,获大解脱。他成佛以后,在十方世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教导世人朝着这条解脱之道——依教修行。佛祖释迦牟尼的人生态度和慈悲济世的精神,永远是世人的楷模。我们作为释迦弟子,“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自己的责任,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荷担如来的家业,为普度众生无有疲惫。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能使自己获得解脱的唯一之路。
是佛法,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佛法,使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饮水思源,我已在佛祖像前庄严发誓:生生世世作人,护持佛法,以报佛恩,和众生一道,共渡苦海,同登彼岸就。(信息来源:摘自《正法眼》)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