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从信仰到证悟,有「解」「行」的修学过程;解是了解,行是实行。佛法的解行有无量无边,现在仅举出扼要的两点,加以解说。先说理解方面的:一、「生灭相续」;二、「自他增上」。生灭相续,说明了我们的生命,是生灭无常,延续不断的,也就是「诸行无常」义。人生从孩童到老年,无时无刻不在演变中,虽然是不断的变化,后后不同前前,但永远相续著,还有他个体的连续性。扩大范围来说:今生一期旧的生命结束,新的生命又跟著而来,并不是死了就完了。就如今晚睡觉,一夜过去,明早再起来一样。明白了这种道理,才能肯定那业果不灭的道理。就现在说:如一人将来的事业,成功或失败,就看他有否在家庭与学校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如年青时,如不肯努力,学会一种技能,不能勤勉的工作,年纪老大时,生活就要成问题。这一简单的原理推广起来,就显示了今生若不能做一好人,不能积集功德,来生所得的果报,也就不堪设想了。换句话说,要想后生比今生更好,更聪明,更幸福,今生就得好好地做人。这前后相续,生灭无常义,可以使我们努力向上向善的目标做去。
自他增上,「增上」是有力的、依仗的意思。人类生活于社会上,决不能单独的存在,必须你依我,我依你,大家互相展转依持。如子女年龄幼小时,依靠父母抚养教导;等到父母年老,也要依子女侍奉供养。推而广之,社会上一切农、工、商、政,没有不是互相依仗而展转增上的。依佛法说,范围更大,宇宙间一切众生界,与我们都曾有过密切的关系,或者过去生中做过我们父母兄妹□说不定。只因业感的关系,大家面目全非,才不能互相认识。有了这自他增上的了解,就可培养我们一种互助、爱人的美德,进而获得自他和乐共存。否则,你害我,我害你,互相欺骗、残害,要谋求个人的幸福,世界的和平,永远是一个是不可能的问题。所以,世界是由我们推动的,要想转秽土成净土,全在乎我们能不能从自他和乐做起而决定。 关于修行的方法,虽然很多,主要的不外:「净心第一」和「利他为上」。学佛是以佛菩萨为我们理想的目标,主要是要增长福德和智慧,但这必须要自己依著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行。修行的主要内容,要清净自心。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内心中就被许多贪、镇、邪见、慢、疑等不良分子所扰乱,有了他们的障碍,我们所作所为皆不能如法合律,使自他得益,所以修行必先净心。净化内心,并不是摆脱一切外缘,什么也不做、不想,应该做的还是做,应该想的还是想(观),不过要引起善心,做得更合理,想得更合法,有益于自他才对。这如铲除田园中蔓草,不但要连根除去,不使它再生长,而且还要培植一些有用的花草,供人欣赏。所以佛法说,只修禅定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必须定慧双修,断除有漏烦恼才能获得道果。佛法说:「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都是启示学佛者应从自己净化起,进而再扩大到国土和其他众生。这无论是大乘法和小乘法,都以此「净心」为学佛的主要内容。 其次讲到利他为上:依于自他增上的原则说,个人离开了大众是无法生存的,要想自己获得安乐,必须大家先得安乐。就家庭说:你是家庭中一员;就社会说:你是社会上一分子。家庭中能幸福,你个人才有幸福之可言;社会上大家能够和乐,你个人才能获得真正安宁。这如注重卫生,如只注意家庭内部的清洁,不注重到家庭四周环境的卫生,这是不彻底的卫生。所以小乘行者,专重自利方面,专重自净其心,自了生死。以大乘说,这是方便行,不是究竟。菩萨重于利他,无论是一切时,一切处,一件事,一句话,都以利他为前提。净心第一,还通于二乘;利他为上,才是大乘不共的特色,才更合于佛陀的精神。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