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普陀山龙沙小区采访,刚踏入门卫,就闻到了从小区里飘来的青饼香味,再抬头往一看,见许多家庭妇主正围着一家青饼店在挑选冒着热气的青饼。 普陀山人与浙江许多地方人一样,依例要在清明时节上坟,也就是到先人坟墓前祭奠。人们皆先斩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又称扫墓;继而,点香烧烛,呈上供品,老式的家人率全家下跪磕头,新式的则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币;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无论上坟还是在家里的“羹饭”,有一样供品都是少不得的,那就是“青饼”。此外,普陀山人还有一个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妇女需头插菜花、青蒿,门插柳,俗话云:“清明戴花,来世有妈;清明戴枝青,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来世有娘舅。”这青(青蒿)就是做青饼的主要原料之一了。我查了些资料,这青应该是艾草吧,有一种“状元青”的,和艾草的外形酷似,但“状元青”长得太高大体面了,做不了青饼的。
青饼,浙江又些地方叫麻糍,原先似乎圆形的叫青饼,菱形的叫麻糍。乡下妇女有以到城里卖青饼麻糍的为行,她们会担一担沿街叫卖,因此,很多城里人可能尝过青饼的美味,但未尝知道作青饼的乐趣。青饼是用青的嫩叶和米粉做成的,常是几家一起,或是亲戚,或是邻居,人多了场面大,热闹也就多了。作青饼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春天降临江南大地的时候,像我这样的馋鬼就知道要准备开始做青饼了。 作青饼,第一步是采青,又叫割青。青是一种野生野长的植物,茎叶细长,深绿色,有清香。做饼的青得需刚长出不久的嫩草。青在家乡很常见,尤其爱长在路边,田埂等地方。采青一般需要用工具,很多人家都会有一把长长弯弯薄薄的刀子,叫做“沙戟”,刃的那面作锯齿形。这简直可以算是采青专用的“钝器”了,一年其他时候基本上是用不着它,长满了锈,其锋利程度可想。 我小时常去采青,学校放学,我就会从家里拿了小篮和刀,奔向田野,只觉得天地广阔,任我遨游。但这样采的青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需要一个星期天,全家出动。附近的青采完了,就要远足。我记得第一次去位于莲花洋上的普陀山游览,就是跟着母亲和很多人从沈门乘一条小船在普陀山海岸牌坊处的短姑道头上岸的,这些人除了去普济寺、法雨寺等寺庵朝拜观音大士外,还在山上采了好多青回去。 采了青,就要拣青。一般是当天采的青当天拣完。拣青,其实就是去掉杂草末子和青株上的败叶和泥土。一般用方凳架起面小门板来,一家子围坐,青倒在门板上,拣完一篮再倒一篮。拣好的青归倒在一个大的箩筐里。拣青一般在晚上,头顶上是一盏昏黄的白炽灯。拣好的青要摊开晾在堂屋两边,早上起来,打开门,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这草的气味,清清幽幽的煞是好闻。
到做青饼的前一天,青也采得足了。该是煮青和腌青。所谓煮青就是把水烧开了,把青棵倒入氽一氽。氽过的青颜色泛黄了,这时用草木灰腌上半天一天,这样又能使青的颜色返绿,做的青饼颜色又青又好吃。(图/文:张明华)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