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印光大师:《〈物犹如此〉序》(文白对照)

发布时间:2019-09-27 09:33:06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物犹如此〉序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之恶作。必定要戒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人由不知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以期悦我之口腹也。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神祀祖,养亲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用表我之诚恳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既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籍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亿倍焉。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清嘉道间,江西广丰,徐太史谦,字白舫,隐居著书,以期觉世牖民。志切戒杀,博览群书,凡物类之懿德懿行,辑为一书。分孝友,忠义,贞烈,慈爱,恤孤,眷旧,践信,守廉,翼善,救难,酬德,雪冤,知几,通慧,十四鉴,而名其书为物犹如此。盖欲见者闻者,咸皆发起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体天地好生之德,不戕异类。推吾儒胞与之怀,普庇群生。念彼物类,尚有如此种种懿行,而吾人以六尺之身,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又复受圣贤之经书教诲。若不以继往开来,赞天地之化育,仁民爱物,慰天地之慈心。则不但有负于天地圣贤教育之深恩,且大有愧于飞走潜泳之异类也。兴言及此,宜如何孝亲,敬兄,忠主,尽义,以敦五伦而行八德也。宜如何博爱普济,以实行一视同仁之大道也。宜如何克已修持,以期无忝所生,不为天地鬼神所怜悯,不为天地鬼神所鄙弃,不为一切物类所轻藐也。徐公人品极淳,学问极博。惜宿世善根种得不清,现生亦未亲近明眼善知识,致于佛法外道,邪正真伪,不能分别。故所著海南一勺,中以外道伪造之心经中卷下卷,下卷有二种,此三种伪造之经,与真正佛说之心经,并收同列,一体同尊,无所轩轾。此种处,有令不知佛法之人,以邪为正,以伪为真。令诸外道,以正为邪,以真为伪之弊。此书前十三鉴,唯论伦常,故无不当。第十四通慧鉴中之批,难免有邪正不分之失,阅者幸详察焉。福建永春李俊承,法名慧觉,多年经商南洋星洲。以次子宜宗之病,汇洋一千六百圆,祈光印送挽回劫运,纠正世道人心,戒杀护生等经书。光以世道人心,愈趋愈下者,由于宋儒破斥因果轮回,谓为佛以此骗愚夫妇奉彼教耳,实无其事。由是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至于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莫之能止。欲挽杀劫,宜从戒杀生起。戒杀之书甚多,其感人心而息杀机者,此书可推第一。以物类尚能有此各种懿行,有人心者,何敢恣意杀食乎。序中又为发明吾与物类,皆是未成之佛。佛欲弭世杀劫,不惜现身异类,亦受人杀,既杀而知为佛现。知好歹者,当不敢仍旧恣意杀食,以自贻伊戚也。此书虽不言戒杀,实为戒杀之冠。以其振聋发瞆,令人观感兴起。各自思曰,物犹如此,人何让彼,极力敦行,期无愧耻。自兹勉尽天职,生不为行肉走尸。力修净行,死则直往极乐世界。将见礼让兴而兵戈息,天下太平。正智开而邪执消,佛化广布。因令重排,尽彼之款以印送之,俾见闻者,悉得作人作佛之轨范焉。(民二十五年)—— 《印光法师文钞》之《〈物犹如此〉序》 印光大师 著述

\

译文

\

过去未来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都有圆满的佛性,都能够于未来成就佛果。佛看待所有的众生都如同佛是一样的。所以佛祖在《梵网经》中说:“我是已经成就的佛,你们是未来成就的佛。如果能这样信受,持戒的品格已经圆满具足。”而能够相信自己是未来成就的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起利益自他的大菩提心,以此期望断除烦恼惑业,亲身实证自己凡夫心中本来具足的真如佛性。既然能相信所有的六道众生都是还未成就的佛,必定要极力劝导有缘人,互相维系、护持同类,决没有互相竞争、互相杀害的残忍行径;必定要戒杀护生,广大施行权巧方便于不同类别的众生,决没有吃它的肉以有益于我的残忍之心。 人由于不了解自己和所有的众生都是还未成就的佛,所以不惜杀人遍满城郭和荒野以互相争战,和杀害众生的身体,以此期望满足我的口腹之欲。世间人把杀生的行为,看作是习以为常,无论大小红白事体,都要杀害生命。祭祀神灵、拜祭祖先、孝养双亲、招待宾客,没有肉食便认为没有礼数。把极其痛苦极其惨烈的事情横加于各种动物身上,用来表示我的诚恳孝敬之心。这种心行,从凡夫迷惑转倒的情念上来说,则还情有可原。而从真如实际的理性上来说,则大为可怜。因为所有的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轮回于六道之中,互相都曾做过彼此的父母、妻子、眷属,互相生育教养;互相都曾做过彼此的怨家对头,周而复始地循环报复,互相杀戮残害。 佛祖在许多大乘经典中,屡屡为之劝勉、警告,而众生业重,能够见闻佛祖诚言的人很少。即使得以见闻,而信受奉行的人更是少而又少。于是佛以大慈悲心,示现于种种众生类别之中,供给人们杀害、食啖。既而杀害之后,在这些众生的形体之中,佛示现各种奇异的形象,使得所有的人,都知道原来是佛的示现,希望借此消除杀生的浩大劫难,以使得众生能够长久享受安乐。比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这些动物的身体器官里,都曾发现过有佛像,都曾有佛住栖。以此警觉世间人杀生的心行,平息世间人杀生的心念。而典籍中所记载的,不过极少部分而已,哪里能够详尽叙说。还未杀害之前,都以为是畜生,既而杀害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佛。所以说杀生不异于杀佛,即使不是佛示现的众生,也是未来的佛。杀它的身命吃它的肉,罪过超过了山岳和大海一般的深广,应当急切地痛下决心戒除,才能有解脱的希望。 要知道人和动物虽然有所不同,而如果把人和动物的智慧互相对比来看,愚蠢的人智慧浅陋,灵妙的动物智慧明朗。它们的五种伦常、八种德行,固然不亚于人,它们真诚恳切的情怀,往往比人更加的深厚。怎么敢以我暂时的强大,杀害它们的生命吃它们的肉体?致使未来世,常常被他人所杀所吃。逐一地看史书典籍中的记载,凡是利益他人、利益动物的人,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是伤害他人、伤害动物的人,孙子必定愚昧低劣乃至于灭绝干净。所以孔子在《周易》中说:“修积善福的人家,必定有盈余的丰足和福庆;造作恶业的人家,必定有盈余的祸殃和困苦。”所谓盈余的福庆和祸殃,就是此生修积的福庆和祸殃的盈余。此生修积的福庆和祸殃,就是修善和造恶的本人享受于来生后世的业因果报,比之于当生盈余的福庆和祸殃,要超过百千万亿倍。人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小小欢悦,做出伤害众生的事情,致使遭受深重的祸害于无穷的未来。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江西省广丰县,太史官徐谦,字白舫,隐居著书,以此期望唤醒世人、度化迷津。他志诚恳切的戒除杀生,博览群书。把凡是动物之中美好的德行、行持的事实,辑录成为一本书。分门别类为孝友、忠义、贞烈、慈爱、恤孤、眷旧、践信、守廉、翼善、救难、酬德、雪冤、知几、通慧,共分为十四辑,而把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物犹如此》。以此希望看到和听到的人,共同都能发起敦守伦常、恪尽职分之心,远离邪非、保持诚敬,种种坏事不要做、种种善举要力行;共同都能体贴天地父母爱护苍生的德行,不戕杀异类众生;共同都能推及我们儒家万民百姓同是同胞兄弟的仁爱胸怀,普遍庇护所有的生命。细想那些动物类别的有情众生,尚且能有如此各种美好的行持,而我们人以六尺的身躯,能和天地并列为三,称之为三才,又接受圣贤经书的教化。如果不能继承往圣前贤的心法传承于未来,和宣赞天地教化培育的恩德,以及对人亲善关爱动物,以此来安慰天地父母广远的慈悲之心。那么不但辜负于天地圣贤教育的深厚恩德,而且大有愧于飞禽走兽这些异类众生。兴起感言至此,读者诸君自然不难懂得,应当怎样去孝养双亲、尊敬兄长、忠于君主、恪尽道义,以此敦守五伦而实行八德;应当怎样仁慈博爱、普遍济度众生,以此实行一视同仁的平等大道;应当怎样克除自己的私欲修持佛法。以此期望不玷辱生养我的父母,不被天地鬼神所怜悯,不被天地鬼神所鄙视、嫌弃,和不被所有的动物所轻蔑、藐视。 徐公人品极其淳厚,学问极其渊博。可惜过去世善根种得不清楚,现生也未能亲近明白的善知识,致使对于佛法和外道,邪正真伪不能分辨。所以他所著作的《海南一勺》这本书中,把外道伪造的《心经》中卷和下卷,(下卷有二种,)这三种伪造的经典,和佛祖所宣说的真正的《心经》,并列收录,把它们一样的尊崇,不分高下。这种做法,致使不懂佛法的人,有把邪看作正、把伪看作真的过失;使得种种外道,有把正看作邪、把真看作伪的弊病。这本书前面十三辑,只论述伦常道德,所以也没有不恰当的地方。而第十四辑中的批注,难免有邪正不分的过失,希望读者在该处慧心详察。 福建咏春人李俊承居士,法名慧觉,在新加坡经商多年。因为次子宜宗的疾病,而想要修积广大的功德,为次子消除业障。因此汇款一千六百圆大洋,请印光印行、施送能够挽回劫难中的运数、纠正世道人心、戒杀护生等等的经书。印光因为感念世间人的道德心行,越来越趋于卑下的原因,根源都是由于宋朝的儒学家破除、排斥因果轮回造成的,说不过都是佛的骗人的理论,不过是想要普通男女信奉他的教法而已,其实根本没有这种事。由此善行没有办法劝化、发扬,恶业没有办法惩治、规劝,以至于造成今天废除经教、废除伦常,争城夺地,互相残杀的局面,而没有办法挽救。 要想挽回战争杀戮中的劫难,应当从戒杀开始。戒杀的书很多,至于能感动人心而熄灭杀机的书,这本书推为第一。因为动物还能有各种美好的行持,有良心的人,如何敢纵情恣意地杀害而吃它们呢?印光撰写的《序言》中又为之提倡阐发人和动物都是还未成就的佛,和佛想要消除世间战争杀戮的劫难,而不惜现身于动物之中,也让人杀害让人吃,既而杀后才知道原来是佛示现的等等真理。知道好歹的人,应当不敢仍旧恣意杀生吃肉,以此给自己招来祸患于无尽的未来。 这本书虽然没有说戒杀,实在是戒杀之书的魁首。因为该书具有振聋发瞆的感染力,使人阅读后因感动而奋起戒杀护生的慈悲心。读者每个人都会去思索:动物居然能有这样美好的德行,我们人怎能甘心居于异类众生之下,因此必定要极力保持笃厚的心行,以此期望不会做出给自己带来羞愧和耻辱的行持。从此以后勉力恪尽天职本份,生的时候不做行尸走肉,努力修持净土法门,死的时候便直接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将会看到谦恭礼让的习俗崇兴而战争平息,天下得以太平;正知正见的风气开启而邪谬执著消散,如来的教化广远弘传。因此重新排印《物犹如此》这本书,尽李俊承居士的善款来印行施送有缘人,使得见闻的人,都能够从该书中学习到做人、做佛的法则和轨范。——佛弟子 敬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