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印证心灵真谛——佛教的“厌离

印证心灵真谛——佛教的“厌离”与“清净”[作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Affirming the Truths of the HeartThe Buddhist Teachings on Samvega & Pasada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We rarely think of Buddhism as...
印证心灵真谛——佛教的“厌离

卫塞礼佛日

1956年5月24日[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Visakha Puja——Teachings of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英译者注: 1956年5月24日,阿姜李在阿育王寺作开示时,女居...
卫塞礼佛日

毗婆舍那禅 第一章 快乐来自正

第一章快乐来自正确的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想要快乐和平静,这是人们寻找「止息痛苦之道」的原因,由于这种诉求,各种宗教因而出现在世间,其中一种是佛教,佛教教导人们如何使痛苦...
毗婆舍那禅 第一章 快乐来自正

不是罪人

不是罪人佛教否定「原罪」,佛教认为相信「原罪」的存在是一种愚笨和不健全的行为。  佛教不认为人类拥有「原罪」,或曾经背叛过「神」。佛教认为每一个人都积累了善与恶不同的业...
不是罪人

Citta 心

Transcript (1): Citta 心法句经:第三品:心品, 第三十六偈颂  Sududdasam sunipunam yatthakāmanipātinam  Cittam rakkhetha medhāvī; cittam guttam sukhāvaham.  心极难见极度微细,随着喜好飘荡停留。  且让智...
Citta 心

清净道论 前言

出 版 前 言(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版)由于科技的发达、文化交流的频仍,各种信息的便捷,无形中缩短国际间的距离,促使科技、文化、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不能冉囿于本位主义,而必须走...
清净道论 前言

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一章 三

第一章 三十七道品现在我应该精简地陈述三十七道品,而这三十七道品应该由想要实修禅定与直观的修行人,以精进和决心去修持,因而促成了在现世佛法中再生为人类的殊胜机缘。简要地说,三...
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一章 三

禅修之旅 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

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我发现:你们大多数是三十、四十和五十来岁。你们的人生经历应该相当丰富,你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则沮丧失望。现在,我想你们已为更好的事情做了准备。事...
禅修之旅 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二、坐禅、

二、坐禅、行禅的注意事项在坐禅的时候,修行者必须端身正坐,身体保持正直,不要向前倾,或向后仰,或偏向右边、左边。头部颈部也要保持正直,眼睛轻轻闭着,在坐禅静坐的过程,眼睛绝对不要...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二、坐禅、

三十七菩提分法

在《增一阿含经》阿须伦品记载佛言:「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 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
三十七菩提分法
  • 首页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尾页
  • 共 106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