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禅悟密法 疑情与道心

疑情与道心假疑情  疑情是初心所在  众生皆有疑情  疑情的起承转合  求觉与不求觉  从疑情到觉悟  疑情与佛教  发菩提心  小结  道心与盗心  企业经营与群众路...
禅悟密法 疑情与道心

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前 言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错误观念,以至影响佛教的发展。许多人关心佛教徒素食的营养问题,以为食素的人,身体营养不足,一定会陷於衰弱。这种观念,现在虽然仍留...
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持咒、观想、发愿

1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几次闭般舟三昧关,觉得很相应,但也很辛苦。般舟三昧的修法真的是一个大苦行,等...
持咒、观想、发愿

止观大意

止观大意1995/3/4于加州南湾菩提学会  各位法友!近多少年来,各地区的佛教徒,欢喜禅的人增多了很多。这也可能是各地的善知识的提倡,也是各地方的佛教徒的善根。所以,在台湾打禅七的时...
止观大意

皈依与加持

皈依与加持平时不爱说话的寂照,一旦开口,总会让你震动一下。那天,他绘声绘色地说到宗萨仁波切的一件事。  有个人仰慕仁波切很久,特意前来拜访,希望能够在他座下皈依。两人恰巧在电...
皈依与加持

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是人类所有思想与行为的最后目标。佛教探索了人类在世间的位置与意义,重视生命价值的实现。佛陀观察世间和生命的痛苦,思维痛苦的根源,经过生命的实践最后...
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唐密简解

唐密简解宗舜法师  密宗,又称密教、秘密教、瑜珈密教、金刚乘、真言乘、(密)咒乘、果乘、方便乘等等。“密”字,按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一)的解释,主要是“以隐密修而得...
唐密简解

胜义谛超越于分别执着,没有生

  胜义谛超越于二元,超越于好坏、美丑、高低、贵贱等分别执着,没有生老病死相对的差别。  所以在佛法的根本胜义谛中,我们永远无量光、无量寿,永远阿弥陀佛!你以为我们念阿...
胜义谛超越于分别执着,没有生

学习佛法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的环境。我们有幸生而为人,怎么能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我们要想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就...
学习佛法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口头禅

口头禅(2007年9月15)  我今天跟你们讨论的题目,也是我在8月份湖北黄梅四祖寺夏令营讲过的。那时候取名叫“口头禅”,实际上这样的名字也没有把我想要说的概括出来。关于佛教,关于禅,关...
口头禅
  • 首页
  • 630
  • 631
  • 632
  • 633
  • 634
  • 635
  • 636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