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研究及其方法问题
编者按:今年三月,著名的唐代文学专家、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同志应邀来我校讲学。二十六日他与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部分教师、研究生和古典文学进修教师就古典文学研究方法问题进行座谈讨论。现将座谈纪要发表于下:
王运熙:今天,傅璇琮先生应邀来和我们举行座谈,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傅先生对唐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都是很有份量的著作。现在,傅先生正和其他同志合作搞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的笺证,已接近完成,对今后研究唐代诗人将有很大帮助。今天的中心议题,是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傅先生在去年《文史知识》第十二期和《书品》第四期上已就这个问题发表了很好的看法。前几天傅先生参加了杭州的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今天也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
傅璇琮:我先开个头,抛砖引玉。我认为古典文学研究近十年来的成绩很大,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文革前十七年所不能比的。但大家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还是不满足,这说明我们研究的立足点比较高了。大家感到,过去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较单一,现在应多样化。对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满足,好像还受到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界近年来有“史学危机”的说法。什么是“史学危机”?似乎也不很明确。历史学这些年来几乎走了“之”字形。“四人帮”时期搞儒法斗争,影射史学,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对历史研究有一种不信任感。“四人帮”粉碎后,大家认为应该把史学研究放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要把研究直接同现实、同政治结合得那么紧。应当讲,这在当时是对“四人帮”政治路线的批判,是拨乱反正。因此在197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历史研究大多从史料本身出发阐述一些问题。后来,有些同志感到这样的研究脱离现实,提出史学研究如何为四化、为现实生活服务的问题。当然,这不是回到“四人帮”那条路上去,因为政治思想基础不一样了。但“史学危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而且也影响到古典文学的研究。我们的古代研究,包括对文、史、哲的研究,同现实的关系怎么摆?以前有过不少教训,我个人认为,不能非常直接地同现实联系。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研究方法应多样化。国外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应当进行。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还应当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特别是五四以来我国一些有成就的学者,他们治学的方法和经验。五四时期是中西文化融合交流的重大时期。政治上,由于马列主义的传播使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术上,这种交融产生了一批极有成就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郑振铎、陈寅恪等,这一时代、这批学者是值得研究的。比如闻一多先生,他研究古典文学能从大处着眼,而又做得很细。如《楚辞校补》,他从训诂学方面入手,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对《九歌》的研究,则是结合了楚文化进行的。用现代术语说,即宏观研究。研究《诗经》也是这样,有的是一字一字地研究,有的则如闻先生自己所说的要把读者拉入《诗经》的时代。比如《芣苢》,闻先生把诗中妇女的劳动写得非常美,他认为应把《诗经》当作社会诗来研究。闻先生对唐诗的研究,有些观点或具体的论述,我们可以再讨论,但有些见解非常精辟。比如贾岛,他是贞元、元和时期的人,比韩愈、白居易要年轻。闻先生说,当时的老年人要挽救世道人心,提出改革社会的方案,而像贾岛那样的青年却关起门来苦吟,而且诗中出现的大都是阴冷的词汇。闻先生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每个王朝的末年总会出现像贾岛的作家。晚唐、宋末都是如此。这就是从宏观来研究问题的。闻先生也研究了宫体诗。他注意了从南朝到初盛唐之际的发展变化,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指出唐代诗人如何在宫体诗的形式之内,把原来反映宫廷中荒淫生活的情调发展衍变到表达真正的男女爱情,并使这爱情得到升华。这是在研究一定社会的人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是怎样变化的。现在好像还没有类似的很深入的研究。从闻先生的工作中,我们看到,前辈学者一方面进行了现代人所说的宏观研究,另一方面又做了大量的基础材料工作。这两方面对他们来讲是相得益彰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看前辈的学术著作,也好像看《红楼梦》一样,每看一次就有更深一层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