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师兄都是听说过祇园精舍的,这是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又叫佛陀)当年传法的另一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祇园精舍的历史起源。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位在中印度憍萨罗舍卫城南方。相当于今尼泊尔南境,近于拉波提(Rapti)河南岸之塞赫特马赫特(Sahet-mahet),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
祇树指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的园林,给孤独是舍卫城的长者,即波斯匿王的主藏吏须达的别号。此精舍的土地原是逝多太子所有,须达长者欲购其地以建精舍献予佛陀,乃依太子所提条件,以金钱布满园中之地,太子感其诚心,遂施园中所有林木,两人合建精舍,故名祇树给孤独园。精舍的西北角有无常院,《释氏要览》卷下云(大正54·306b)∶‘只桓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钵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彼常故。’道宣《祇园图经》也叙述无常院中有一堂,但饰以白银,院有八钟,四白银、四颇梨。
银钟在无常院四隅,造台置之。颇梨钟在无常堂的四隅,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毗仑,乘金狮子,手执白拂,病僧气将大渐,是金毗仑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钟即自鸣,声音中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病僧闻声,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禅而生净土。佛教经书《阿弥陀经》和《金刚经》开卷便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描述。“祇树给孤独园”就是舍卫国的须达长者奉献给佛陀的一座精舍,一般称为“祇(qi二声)园精舍”。舍卫城是西元前六世纪印度最强盛的憍萨罗国首都所在地,位于阿栖罗瓦底河上,祇园精舍就建在南方城郊外不远处,佛陀至少在这里度过二十四个雨季,教化度众无数,因此祇园精舍名闻遐迩。
关于祇园精舍的建造因缘,有一段不可思议的感人故事: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度众时,弟子逐渐增多,发心供养的人也与日俱增。一天,城里的护弥长者承受佛陀的教化,发心备办丰富佳肴,想在次日迎请佛陀到他家中来受供。于是全家上下喜气洋洋地张灯结彩,庄严宝座,穿梭来往的忙着准备茶水饭菜,迎接贵宾的驾临。就在那一天,护弥长者的知交须达长者刚好从舍卫国远道而来作客,见到此景,也由衷欢喜,跟着忙碌起来。为了迎接佛陀,所有的人内心都涌现无量法喜,至诚等待佛陀的到来。须达长者因虔诚思念佛陀,感应了天神示现种种奇妙异象,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
同时,天神还化成婆罗门来礼敬佛陀,也感化了长者,令他增长信心。须达长者终于如愿皈依在佛陀座下。由于感恩佛陀的亲身度化,须达长者发愿迎请佛陀带领弟子们也去舍卫国说法,教化国人。他向佛陀承诺,要在国中启建精舍,以供比丘们住宿,来往说法。
上面就是一些关于祇园精舍的历史起源的介绍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定我们的信心,这个对我们来说肯定是非常好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