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口业之过(妙祥法师)7

发布时间:2019-10-07 09:29:54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忏悔>常行忏悔

〇〇年十一月十二晚,上妙下祥法师于大悲寺对僧众关于写忏悔笔记的开示

写忏悔笔记,如果大家去做的话,肯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反观自己。一位居士通过写忏悔笔记,这么做了以后,他感觉到过去的“我”十分可恶,十分可怕,他发现自己十分可怕。原先对自己非常的满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经过写忏悔笔记,反观以后,这么样的检查,最后发现特别讨厌自己,要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自己。所以这个方法,既简单,而且很有效果。所以说,大家应该做。

特别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就是有的讲,我可以不用忏悔了,说我这不用忏悔。而且老忏悔这一念,就对过去的事多说一句,多回想一下,又重复了过去的业力,而又种下了新的业力,种到种子识里去。这个说法,好像是挺有点“道理”。实际上这个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说不通的。因为语言都是虚妄的,种到种子识里的,是种下那个“心”。一切的种子,都是根据你发心的好坏,而决定它是善种子、恶种子。因为你在忏悔,你忏悔的时候,而说的这个话(所写在忏悔笔记上的),虽然和造恶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是它的发心,跟以前造恶时的发心绝对是两回事情。

举个例子,这个杀生,如果你天天叨咕杀,它就容易起嗔恨心,慢慢种进种子识。如果你天天劝人不杀生,它怎么能会种下这个杀的恶因呢?是不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说这种说法,就是世间人的说法,推理的说法,它不正确。真正种进种子识的,是看你的心的好坏。

所以说,我们重复的,就是不断地忏悔,这个效果非常好。而且普贤菩萨讲得很明白,“十大愿王”里就讲: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你想一想,普贤王就因为有这么大的愿力,而成佛道,就因为忏悔而成佛道。十大愿王就是普贤王成道成佛的本钱,就因为有这个十大愿王而成就。普贤王不是说成就以后才发的这个愿,而是因为发了这个愿,而得到成就的。忏悔是他修行的主要一部分,是他的特点。所以说我们要学普贤王菩萨,要忏悔。

有的人认为,不用忏悔,我可以凭修行啊,或是凭种种的方式,就可以了脱生死。实际上这是对恶业的一种覆藏,这个非常有害的。这种说法害了不少人。而使人产生了很多的过失,失去了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这个忏悔,反复地检查自己的过失。

怎么样检查呢?方法还是以前跟给你们说的一样,要一点点思惟,每句话,每个念头,从今天早上起床,一直思惟到晚上,到你现在,写忏悔笔记的时候。而且,每个念头都要写下来,有过失的对方写,没有过失的对方就不写了。

反复地思惟,有时候一下子思惟不出来,没觉得有什么过失。你就想:我自己是个凡夫,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不可能不起心动念,没有错的地方。就不断地想,想一会儿,啊,就能想出一个,再过一会儿又想出一个。当你想一想的时候,突然想出一个念头的时候,哎呀!犯了那么大的过失。当时惊讶得不得了,这才知道它的妙处了。你只要思惟它,从而生起了忏悔心,把它记录下来。

这时候你就发现,第二天,你整个行为都有所改变了。而且绝不会再顺着这条路再去走了,它防非止恶的作用非常的好。这是一种不覆藏的行为,是一种暴露。而且把它公布于众,放在佛前。如果有人能把你的过失念一遍,那你心里头就更干净了。这种方式过去我实验过,效果挺好。所以,后来介绍给大家,大家可能是写了一点,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等到这个写忏悔笔记的居士,那天正好赶得也巧,他们两个居士一起来,就对他们讲了。这两居士把这个方法又进行实践了一部分。所以发现了这个好处,特别大,大得他俩非常惊讶。说:“我现在非常的充实,我觉得我现在堂堂正正,这才觉得真正有点学到佛法了。”

所以我们想修行,就作为个人来讲,都应该反观自己。应该不断地这么样忏悔,反观自己,它是非常得力的,是一种勇猛的智慧。所以说普贤王的勇猛智慧,而成就了普贤王,我们应该向普贤王学。学什么呢?也应该这么样去不断地忏悔,来成就自己。不然,我们自己有了很多的毛病却不知道。说我能一想就知道,你光去想,你就怎么想也不好使。你必须得把它写下来,再去想,这个效果特别好。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

【附录一】依法不依人

说口业的罪深重,但如果某人所言违背佛陀戒律,严重误导众生,可以依据佛所说的经典、戒律,指出此言论的错误,只针对错误的言论,而不针对某个人,不是去说某个人的过失。以下经文,可以作为参考。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言:“善男子,未可见法汝欲见者,今当为汝说其相貌。我涅槃已,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惩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顿欲殄灭。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福无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

“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永令灭尽。又如壮人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善男子,如来亦尔,视坏法者等如一子。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国王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

“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善男子,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

【附录二】远离口业的功德

\

《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言: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附录三】“人面疮”的故事

  忏法是忏除所犯罪过,悔不再犯,以便来日积极修行的一种仪式,是佛事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于《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慈悲道场水忏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法号知玄的和尚在长安某寺挂单。那时该寺中正住着一位患有恶疮的僧人,秽气刺鼻难闻。知玄常常主动去照顾病僧。后来病僧的恶疾渐渐痊愈,临别时对知玄说:“你以后有难临身时,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消除你的厄难。”

  后来,知玄因为德行高深,深受道俗的尊崇,连唐朝皇帝都向他求教佛法,唐懿宗还于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赐给他装饰华美、高达两丈的沉香宝座,以示尊崇。受赐以后,知玄和尚名声益显,坐上宝座更自觉尊荣。

  然而没过多久,知玄的左腿膝盖上却生出了个“人面疮”,有眉有眼,有口有齿,恰似人面,不仅看上去让人生畏,更有甚者,这人面疮还有要求:每天都得拿饮食喂它,它能像人一样大模大样的张口啖食。知玄和尚痛苦万状,四处求治,可名医们全都束手无策,正所谓“妙药难医冤孽病”。

  知玄记起当年那位病僧的临别赠言,决定立即前往四川彭州九陇山求救。知玄入山寻访。一日傍晚时分,天光暗淡,山路难行,知玄忽然望见两棵并立的大松树,只见树后殿宇广阔,金碧辉煌,那位僧人就站在门前。知玄将自己所患的怪疾如实相告。僧人告慰他说:“不要紧的,我这里的山岩下有一泓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会好的。”

  翌日清晨,昔日病僧令一孩童为知玄带路,引领他来到岩下泉畔。知玄用手捧起清水刚要冲洗,膝上的人面疮却忽作人语,出声大叫:“不要洗,不要洗!”紧接着又问:“你是否读过西汉史书中记载的袁盎与晁错传呢?”知玄回答:“当然读过。”人面疮便说:“你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错杀晁错之事?当吴楚七国造反时,袁盎向皇帝进谗言,斩晁错于东市,以致晁错冤深似海,怨结千年,往昔的袁盎就是你的前身,而晁错就是我。我怨深恨重,自那以后,总想伺机报仇。可是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持戒精严,冥冥中有戒神保护,令我无法近身。近来你受沉香宝座,动了希名欲利的心念,无形中德行已经亏损,冤业可以乘隙,我才得以接近报复你。现在,蒙迦诺迦尊者出面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那么我们之间的宿债也告终结。从今以后,我不再和你为难作对了。” 知玄听了,身毛直竖,非常震恐,连忙掬水洗疮,一时痛彻骨髓,昏厥在地不省人事。

  复苏后,昨日金碧辉煌的崇楼宝殿已杳无踪影。知玄方才感悟:那病僧乃是受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的十六大阿罗汉之一的迦诺迦尊者的化身,自己当年以一念慈悲心种下了无上福田,才感得圣僧以三昧圣水加持,去除那冤业讨债、因果感召的奇疾恶病,解怨释仇,消除业障。觉悟后知玄和尚一方面在迦诺迦尊者垂慈的双松圣迹修建寺宇,另一方面记事撰文,写成《慈悲三昧水忏》,自己早晚恭敬礼诵来报答圣僧的恩德,又给道俗留下了忏悔业障的方便。

  据《汉书·袁盎晁错传》等史料记载,袁盎历任陇西都尉、齐相、吴相。文帝时晁错很受赏识,并受太子(即位后称景帝)信任,被视为“智囊”。袁、晁二人一向交恶。晁错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此建议被景帝采纳却触怒了诸王,以后吴楚七国发动武装叛乱的理由便是诛晁错、清君侧。此时袁盎趁机密进谗言,劝景帝斩晁错以息事,晁错被斩于长安东市,父母妻子兄弟同时被杀。冤冤相报,了犹未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