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的缘起是释迦佛的圣诞。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皇后摩耶夫人。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无忧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手扶花枝,随后太子降生。太子生下来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外人不懂佛法,错误的从一般认知角度揣测圣意,认为这是佛刚出生时的狂妄,理解为:“‘唯我独尊’,不仅是释迦牟尼本身,也是人生从幼稚到成熟的经历过程。成熟的表现:成熟的谷穗总是搭拉头!向日葵也是如此。属于自然规律”。甚至后来“唯我独尊”演变成狂妄自大、自高自大的近义词。这只能说是无知的表现,此处的“我”不是你我之“我”。
凡夫由于不知此迷界的真实相,于世间规律的无常执着为常、于诸苦执为乐、于无我执为我、于不净执为净,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四颠倒。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教导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此外还有四种颠倒:声闻、缘觉二乘人虽对有为之四颠倒具有正见,然却误以为所悟之境是灭无之世界,而于涅盘无为法起四种妄见。即于涅盘之‘常、乐、我、净’妄执为‘无常、无乐、无我、不净’。
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槃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任运自在,周遍法界,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
《涅槃经》中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涅槃经中讲的是:佛作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间,为了调伏外道邪医,针对他们的错误见解而讲无我 。所以,佛在佛法中讲“无我”,这是为了调伏众生,从而根据时机而对他们讲无我。但又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缘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佛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众生迷失了本来面目,执着于非我为我。所以,佛说诸法无我,对于二乘执着无我的现象,又说有我。什么是“我”呢?那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口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我”与涅槃之际宣讲的“常乐我净”的“我”是一个意思,这是对佛性的无上认知。诞生与涅槃遥相呼应,犹如日出和日没一样,太阳所照的都是高山。所以不是佛狂妄自大,而是无知者狂傲,不知道此“我”非彼“我”。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