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四、重释伏疑(分三)
己一、防疑示问
第七分讲释迦佛成了佛,他证得菩提果,是有所得吗?无所得;释迦佛天天在说法渡众,有说法吗?无所说,这叫做‘无得无说’。这样就令人生疑说:如你所说,一切皆不应取,不合‘有得有说’,为何如来得道说法呢?为防这个疑问,所以释迦佛自己先示问。今看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这里举出了两个问题,学大乘佛法的人,对一切相都能破掉,但佛相、法相不容易破。何以故?因为在开始时,我们不信佛的缘故,所以如来一成了佛,就开导我们要信佛,我们没有听过法,佛就开导我们要相信法。
己二、当机裁答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须菩提对佛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很活泼,而不是死板板的答覆,他白佛言:如我领悟到佛所说的甚深义理,‘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他不正面回答得到或者没有得到,他都不说,他说没有一个定法,名字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他所领悟到的甚深道理。这句子是个很活泼的句子,如来既然成了佛,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我说没有一定的法,名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这可要注意‘名’字上,因为没有一个法一定要叫个名字,为什么呢?就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到中国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个对待的假名词。‘无上’对著菩萨、三贤、十地、连等觉,还没有成佛,仍还有个上,就是三贤菩萨之上还有十地,十地菩萨之上还有等觉,等觉菩萨之上,还有佛,这佛成了佛才叫做‘无上’,这是对菩萨有上之觉,才叫做‘无上’。什么叫做‘正等’呢?对著声闻、缘觉二乘人的遍觉就叫‘正等’。他所证的觉不是邪觉,而是‘正觉’,二乘人只是自利而不肯利众生,偏到一边去,所以如来超过了二乘之觉,故叫‘正等’。怎样叫做‘正觉’呢?对著凡夫、外道的不觉、邪觉就叫做‘正觉’;对二乘只自利而不利他的偏觉,叫‘正等正觉’,对菩萨有上之觉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这都是对待的假名词,没有一定的什么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叫个‘无上、正等、正觉’,以上是须菩提领悟出来而答覆的。‘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自成佛后,说法说到‘金刚经’的法会上已说了四十年了,前面说‘无有定法’,其实如来是天天在说法,不是没有说法,只是没有一个一定的法门在跟你说而已。为什么呢?如来说法是应机逗教,看你是个什么根机,就跟你说什么法,你是个人天乘,就跟你说人天乘的法,你是二乘,就跟你说二乘法,你是个大乘就跟你说大乘的法,这叫做观机逗教,应病施药,就像名医治病没有一定的药方,如来就是个大医王,他观众生的根机而说法,那有一定的法可说!
己三、征起释成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个‘何以故’是须菩提长老自己征问自己解释的,为什么我说如来证得菩提果,没有定法叫菩提果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没有定法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如来天天在说法,连所说的菩提果法‘皆不可取’,为什么呢?如来凡有所说,皆为随顺众生的机宜方便引渡,非‘金刚般若’真实的义理,故‘皆不可取’,因一执著就错误了。‘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我为什么要用这个灵活的句子,而不说死板板的句子呢?因为‘非法’者,非有法也,‘非非法’者,非空法也,因此说‘非法’不对,说‘非非法’也不对,因如来所说之法,密说显说,无不令远离‘空’‘有’二边,会归中道,如来所说之法,有时说空,有时说有,皆是因病施药,都是针对众生的根性而说的,既然无定法可说,所以‘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为什么皆不可取,不可说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贤圣’就是大乘三贤十圣菩萨,所谓‘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萨,‘圣’者,就是十地菩萨都成了‘圣人’,故称为‘圣’者。经文中的意思就是这些三贤十圣的菩萨,‘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句话不顺中国的文法,这段文很难消,要注意‘无为’者,即无所作为,故名‘无为’,你不可执著,一执著就变成‘有为法’了。与‘有所作为’相对,就是‘无所作为’,就是‘无为法’,不可取,不可说。既然不可取、不可说,在没有成佛之前,怎么有个‘三贤十圣的菩萨’阶位呢?这就是个差别位,三贤不是十圣,十圣还不是佛,他证得差别位,他是大乘菩萨,决不能著相,一著相他就不能叫做菩萨了,前面‘金刚经’上经文又有说,你要是有我等四相即非菩萨了。因你不能著相,你这个菩萨才能进步。他证到的果位虽有差别,但这个差别,其实是无差别,为什么?因他是依著‘无为法’而修的,所修虽同,所证得果位贤圣不同,前后浅深有异,这是因为根机有异,因此所悟迟速也不同,在没有证到圆满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个差别相。譬如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这是三贤的差别,或是十地菩萨,初地菩萨乃至八地、九地、十地菩萨有个差别,但全部都依著‘无为法’而修而证的差别,这差别即是无差别,何以故?因一有差别相,你不可取,说三贤菩萨证了什么菩提果,一取著就错,随著变为‘有为法了’。怎样错呢?你不能说如来跟三贤菩萨说的,是有什么一定的法,不能这样说,说了就错了,所以说‘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虽然有差别,贤位菩萨,圣位菩萨,但是结果都是依著‘无为法’而修而证得的,这就是无差别之中的差别,还是‘不可取’‘不可说’一再地解释没有定法可得,没有定法可说,第七分讲完,也就是‘成就净信心’竟。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