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希迁禅师悟道因缘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青原行思禅师之法嗣,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俗姓陈。大概是宿世修行的缘故,母亲自怀上他以后,即不喜欢荤腥;降生后,不哭不闹,从不给保母添麻烦。希迁自幼聪慧,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他对乡民迷信鬼神、杀生祭祀的风气很不满,经常“往毁丛祠,夺牛而归。”
出家后,希迁禅师即前往曹溪亲近六祖,可惜的是,他还未来得及受具足戒,六祖就圆寂了。于是他禀六祖之遗命,前往江西青原山,投行思禅师。
《五灯会元》记载: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问六祖:“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六祖道:“寻思去!”因此,六祖顺世后,希迁禅师便每日于静处端坐寻思,寂若忘生。
当时,六祖会上有位首座和尚,看到希迁禅师这等样子,就问:“六祖已经圆寂了,你在这里空坐干什么呢?”
希迁禅师道:“我禀承六祖的遗诫,坐在这里寻思。”
首座道:“你有一位师兄,叫行思和尚,现住在吉州,你的得法因缘在他那儿。六祖说得很明白,是你自己糊涂。”
希迁禅师一听,便立即礼辞六祖的龛位,直接前往青原山静居寺,参礼行思和尚。
希迁禅师初礼青原,行思和尚便问:“子何方来?”
希迁禅师道:“曹溪。”
行思和尚又问:“将得甚么来?”
希迁禅师道:“未到曹溪亦不失。”
行思和尚反问道:“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
希迁禅师道:“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接着,希迁禅师又问行思和尚:“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
行思和尚道:“汝今识吾否?”
希迁禅师道:“识--又争能识得?”
行思和尚道:“众角虽多,一麟足矣(牛角、羊角等,世间上的角虽多,能得到麒麟的一角就够了)。”
希迁禅师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
行思和尚道:“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
希迁禅师道:“希迁不从曹溪来。”
行思和尚道:“我亦知汝去处也。”
希迁禅师道:“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和尚幸是有道之人,说话不要这么轻率)。”
过了一些日子,行思和尚又重新问希迁禅师:“汝甚么处来?”
希迁禅师道:“曹溪。”
行思和尚便举起手中的拂子,问:“曹溪还有这个么?”
希迁禅师道:“非但曹溪,西天亦无。”
行思和尚问:“子莫曾到西天否?”
希迁禅师道:“若到,即有也。”
行思和尚道:“未在,更道(你回答的不在理,再道一句)。”
希迁禅师道:“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
行思和尚道:“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以后)无人承当(我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担心,我若告诉了你,今后便没有人承担佛法了。佛法须是自悟始得,他人是他人的,终不关汝事)。”
说完,便命令希迁禅师前往南岳,给怀让和尚送信,并吩咐道:“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斧子,与汝住山。”
希迁禅师于是持书来到南丘。希迁禅师礼拜南岳和尚后,并没有把书信上呈给他,却问道:“不慕诸圣、不重已灵时如何?”
南岳和尚道:“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
希迁禅师道:“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
南岳和尚一听,知道希迁禅师已彻,便不再答话,径直回方丈室去了。
于是希迁禅师重新返回青原山。
行思和尚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
希迁禅师道:“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斧子,只今便请。”
行思和尚坐在禅床上,当即垂下一足来。
希迁禅师一见,便叩头礼谢。
为了进一步勘验希迁禅师,一日,行思和尚又问希迁禅师:“有人道岭南有消息。”
希迁禅师道:“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
行思和尚道:“若恁么,大藏、小藏从何而来?”
希迁禅师道:“尽从这里去。”
经过多次锤炼,这一次,行思和尚终于印可了他。
唐天宝初年(742),希迁禅师得法后,即离开青原前往南岳衡山南台寺。南台寺的东侧有一块巨石,状如莲台,希迁禅师乃结庵其上,开法化众。时人皆称之为“石头和尚”。
希迁禅师的禅风高峻,接机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为诸方尊宿所称叹。《宋高僧传》中讲,“初岳中有固(南岳坚固)、瓒(南岳明瓒)、让(南岳怀让)三禅师,皆曹溪门下,佥(qian,皆)谓其徒曰:‘彼石头,真师子吼,必能使汝眼清凉。’由是门人归慕焉。”当时,禅林中盛传这样一种说法,“江西主大寂(马祖),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由此可以想见石头禅师的门庭之盛。
石头和尚曾有一段上堂法语,显示了他对南宗禅法的透彻把握。他说:“吾之法门,先佛传受(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
关于他禅风的高峻,我们可从他接人的机锋语录中略见一斑:
1时门人道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师曰:“会佛法人得。”曰:“师还得否?”师曰:“不得。”曰:“为甚么不得?”师曰:“我不会佛法。”
2又有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3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问取露柱。”曰:“学人不会。”师曰:“我更不会。”
4大颠问:“古人云,道有道无俱是谤。请师除。”师曰:“一物亦无,除个甚么?”师却问:“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颠曰:“无这个。”师曰:“若恁么,汝即得入门。”
在南岳弘法期间,希迁禅师除了日常接众之外,还作过一些文字著述,现存有《参同契》和《草庵歌》。关于《参同契》的写作因缘,《五灯会元》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天,希迁禅师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已者,其唯圣人乎”一语时,拊几而叹曰:“圣人无已,靡所不已。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云去来?至哉斯语也。”于是掩卷而坐,不觉进入梦中,梦见自己与六祖同乘一龟,游于深池之内。醒来之后,仔细推详--“灵龟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契》,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远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这篇诗体法语,虽文字简约,但义理却极为丰富,其影响不亚于三祖的《信心铭》。历代参禅悟道者对这篇诗文都非常重视。
石头禅师圆寂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春秋九十一岁。谥无际大师。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