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宣化上人讲心纯净行纯善楞严经

发布时间:2024-05-14 14:21:34作者:大悲网

现在我们万佛圣城的居士们和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想学佛的人,快一点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熟读默记,融会贯通。一部《楞严经》若读得能背得出,那我们这个佛教徒就没有白做。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的、最彻底的!那把一切旁门外道那个毛病、那个本相,都给指明了!所以你若明白《楞严经》了,那个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竖的,他都害怕。所以你们各位,要想真正护持三宝,弘扬佛法,就快一点来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这是最低限度的。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不要生疲厌的心。你们要知道,你看那个树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那个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给它浇的,它才能开花,才能那么样的美好。我们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导成的、长大的,读书也是一天一天读的,所以我们学佛法,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天天研究佛法,来学习佛法。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翻译历程

节选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历明传译

“历”,就是经历;“明”,就是叫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传”,是传授;“译”,就是翻译。说起这一部经的因缘,是很远的──天台智者大师当时遇到一位从印度来到中国的法师,这位法师告诉他,印度有一部《楞严经》,这部经是究竟坚固,是最究竟、最深、最奥妙的,它这种的道理是不可思议的。天台智者大师听这样说法,于是他每一天就向西方叩拜,求能看见这部《楞严经》的经典。一拜,拜了十八年这么长久,可是拜了十八年,也没有看见过这一部《楞严经》。

宣化上人讲心纯净行纯善楞严经

因为印度国王认为这一部经典是一个国宝。怎么说国宝呢?这一部经典是龙树菩萨到龙宫里取出来的,所以这个国家就把这一部经典也定为国宝了,不准流通到外国去。而现在译经的这位般剌密谛法师,他想把这部经流通到其他国家去,尤其是中国。他就把这部经典带着,想要到中国来,殊不知在海关上,就被检查的人查获了,带不出来。

那么他回去就想种种的方法,想把这部经带到外国去。他想种种方法也想不出来,后来他就用最小的字,把这部经写到最细的绢绸上,然后用蜡把它封好了,把臂割开,将这部经放到肉的里边,之后再用膏药贴上。等伤已经好了,这就把这部经藏到胳臂里边了。有的人说是藏到腿里边,我想:因为藏在腿里边不恭敬,所以他一定是藏到臂,或者身上肉厚的地方,割开肉,把这部经放到里边。等伤口好了的时候,他这回到中国来,因为这一部经在他肉里边,海关检查不出来了,于是就带到中国来。

带到中国来,就带到广东这个地方,正赶上丞相房融被贬到广东来,于是就把般剌密谛法师请到广东的一座庙里边,翻译这部经典。这翻译经典的经过是这么样困难,所以我们现在能研究这一部经典,都幸亏这位法师能用这种的苦心,把这一部经典带到中国来。你想一想,这一部经典多么重要呢!智者大师听说有这一部经,他就向西方叩拜,天天望空遥拜这部经典,结果也没有读诵过这一部经。而我们现在也没有拜这一部经,就遇到这一部经,又可以读诵,你说这个因缘是多么殊胜呢!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唐:就是中国唐朝的时候。

中天竺:这是中印度的一个名称。这是在唐朝什么时候呢?在唐朝武则天退位了之后,神龙元年这个时候,有一位印度的沙门:“沙门”也是印度话,翻译到中文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佛也叫“沙门”,以前佛住世的时候,马胜比丘穿着袍、搭着衣,在印度的街上走,舍利弗尊者见到他,就问他说:“啊,你这么样庄严,威仪这么好!你一定有个师父,你跟谁学的呢?”马胜比丘就说:

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灭

我佛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说这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出来的,一切法也从因缘灭,我的师父叫“佛”,是个大沙门,他常常是这样讲的。舍利弗尊者听他这样一讲,也就跟着他到祇树给孤独园去拜佛做师父,出家了!所以佛也叫“沙门”。

宣化上人讲心纯净行纯善楞严经

翻译《楞严经》的这位沙门,叫般剌密谛:这是梵语,译成中文就叫“极量”,言其智慧和才能都极其丰富,非常圆满,他的才能也到极点了,他的智慧也到极点了。译,是“翻译”,也就是“易”,就是把它调换过来了。换什么呢?就是将印度的文,换过来变成中文。

般剌密谛法师是译经的一个译主,怎么叫“译主”呢?就是当时在一起翻译经典,不是就只他一个人,而是有很多的法师集会在一起,大家共同来翻译这一部经典。究竟有多少呢?大约当时有两百多位法师,共同在一起来研究、翻译这部经典。当时在广州,他住在制止寺里边,制止寺是广州的一个大寺院,在那个地方翻译这部经典。

他把这部经带到中国来,翻译成中文,但是他翻译的时候,很快很快就把它翻译完了。为什么他要很快把它翻译完呢?因为他把这部经典带出来之后,印度的国王也知道了,国王就责备守关的这一些官吏说:“你们为什么放这个和尚出去,把这个国宝也带走了?”所以这位法师愿意快点回去认罪,宁可国王怎么样罚他自己,也不希望国王罚守关的这一些人。因此,他很快地把这部经典翻译完了之后,就又回到印度去请罪,任凭国王怎么样惩罚他,他就接受怎么样的惩罚。这位法师对于这一部经的贡献,功德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现在能得到研究这一部经典,都应该先感谢这位沙门这种的功德,因此把这位沙门的这种经过,先向大家来介绍。

方才说,“沙门”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学。怎么叫“勤修戒定慧”呢?你首先要皈依三宝,之后又要受五戒,不是受了五戒就算了,还要照着这个去实行。怎么叫实行?就是“不犯戒”。很多人都知道这五戒是什么,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修持、实行这五戒,就不会失落人身。

那么说:“不杀生,这可以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应该戒的,应该不杀生;不偷盗,这也是应该戒的;不邪淫,也是应该戒的;不打妄语,也是应该戒的。为什么酒也在五戒之内呢?为什么要戒酒呢?我一生中就欢喜饮酒,又欢喜抽烟,所以我也不想学佛法了!为什么?有戒酒这个条例,我就不愿意学佛法!”可是你要自己想一想,你喝酒对不对呢?抽烟对不对呢?

宣化上人讲心纯净行纯善楞严经

说是:“人人都喝酒,人人都抽烟,这有什么不对的呢?这是人人所好的!”可是人人所好的,这就是“习焉不察”──你染成这种的风气,不知道觉察。人家抽烟,你也抽烟;人家喝酒,你也喝酒,就跟着人家跑了。跟着人家跑,自己身上就养成一种的毛病──这叫“毛病”,人没有大病,就有小病;没有小病,就有个毛病。这抽烟、喝酒是一种毛病,要把它戒除去!可是,宁可不学佛,也不戒除烟酒,你说这个人的思想多愚痴呢?这是一种愚痴的思想!

为什么要戒酒?我现在讲一个公案给大家听一听。有一个人欢喜喝酒,他受了五戒,受了五戒之后,他就守不住戒了。他想:“啊,我喝一点酒好啰!”于是就想要喝酒,可是没有什么菜吃──中国人喝酒都要有一点送酒的菜,不像外国人喝酒就那么喝,也不需要菜。在这个时候,偏偏他的邻居就有一只鸡跑过来了,他说:“这回好了,你给我送菜来了!”于是把这只鸡就给捉住了。

捉住这只鸡,这犯了一个盗戒。他把这鸡杀了,犯了一个杀戒。这盗、杀和酒戒都犯了!因为有鸡肉送酒,也喝醉了。这个时候,邻居的女人来找鸡,敲他的门。他开开门,这邻居的女人就进来了,说:“你看见我有只小鸡跑过来没有啊?”他说:“没有,没有,我没看见!”这把一个妄语戒也犯了。他又看这个女人生得很漂亮,于是又起了淫欲心,就把这个女人给强奸了,于是就被人家告了,就要打官司。

就因为他喝酒,把五戒都犯了。所以“酒能乱性”,佛家戒之。喝酒喝多了,人就不由自主了,不由自主了,就忽天忽地──忽然而天、忽然而地了,腾云驾雾,什么事情都做得出。就因为这一个酒,把五戒都犯了,所以这五戒里边,就要戒酒。因为你不喝醉了,就不会做这么多的糊涂事,喝醉酒了,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在佛教里头,首先要受持五戒,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皈依三宝之后,然后再受五戒。受了五戒,如果你不犯戒,每一条戒里头,就有五位护戒的护法善神保护着你,你若犯戒了,这善神就跑了,不保护着你了!所以受戒在佛教里头也是非常要紧的。

受戒怎么样受法?不是说我自己看看书,书上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就算受戒了。也不是说我自己在佛前点上香,烧几个香疤,这就叫受了戒。要怎么样呢?在家人想受五戒,必须要找一个大德高僧来给你证明,他给你证明受戒,这谓之“受戒”。受了戒,然后你守戒,这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你想受戒,一定要在僧人的面前来乞受戒法,这才合法呢!

“定”,说起来有很多种,总而言之,你不被一切外边的境界所摇动,这就是“定”。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定呢?你先要静下来。怎么样静呢?就是参禅、打坐。因为我们一般人都不定,今天到东边去,明天又到西边去,“朝秦关,暮楚阙”,各处去跑,跑来跑去,总也不定。你若想要定,就要用功修行。我们现在天天就是习定,可是你习定,有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境界。你在境界来的时候,切记不要被境界转,这就是定,你要是被境界转了,那就是没有定。

好像收到一封信,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心里就生出一种愁闷来,这是没有定,一考验就受不住了,就没有考验上。或者遇着一件喜的事情,你也跟着这件喜的事情跑了,这也没有定。或者遇着一件令你发脾气的事情,你就发脾气了,这个定也没有成功。你要也不喜,也不怒,也不哀,也不乐,不用喜、怒、哀、乐这种情感去做事,而用道心来做事,这就是一种定。

修定,然后才能开智慧。你若没有定力,就没有慧力,没有慧力,你怎么能学习佛法呢?你定力、慧力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要从戒那儿来的。要先受戒、守戒,然后修行,与法才相应呢!与法相应,那你才能得到法水的灌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