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念佛法要(6)

发布时间:2023-11-28 09:44:21作者:大悲网

念佛法要(6)

民国慈舟普海大师法汇节要

佛有大智,知机知根,死心念佛,七日无有不得一心不乱者,不肯死心,不能济事。心本活泼灵通,云何言死?盖以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之心,换来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譬如作贼人,贼心死下去,一心作正人。心若真死,将谁念佛?要想念到一心不乱,还要一心不乱念。

念佛须切实用功,念至无能念所念,亦无身心世界,念即无念。杂念一起,即成障碍,此岂早上念几句,晚上念几句,所能念得成的吗?此念佛之念,应如铁帚一样,扫去一切杂念,杂念虽多,不出念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等。先以铁帚扫粗念,后扫细念。虽一时扫不尽,也须减少,务必扫清,方见太平。要自己检察明白,念佛能不能扫去自己的恩爱牵缠,若扫不了,须生大惭愧。所谓信要真信,愿要切愿,行要实行,方得真实受用。

【按】死心念佛之死字最妙,财色名食等妄心不死,如何能得一心不乱耶?

民国韬光圆瑛大师法汇节要

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议神力,能治一切烦恼心病,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行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心身安定,便能睡著,无诸梦想。当写经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亦不觉辛苦。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断,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念佛正是摄心之法,即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缘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尘之缘,即专念阿隬陀佛,净念相继,自不随色尘所转,摄归念佛之正念矣。攀声尘等缘,一一如是,自不致破戒作恶。念佛念到念念与佛相应,诸念当然不起,意业便能清净,众戒自然具足。身口二业,亦由意业所起,意业不想作杀盗淫,不想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口业自不致犯戒。故念佛为净业法门,一念佛名,能净三业,此念佛具足戒学之明证也。

【按】念佛能净三业,治一切烦恼心病。愿摄心专念,念到心空境寂,烦恼业障自然消除也。

民国虚云德清古岩大师法汇及年谱节要

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稳妥。静坐是教人返观自性的方便方法,其要在于系念一句佛号,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果能如斯,则更无余缘杂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弥勤弥专,转持转切,不分行住坐卧,岂觉动静闲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养。才觉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动念而执著之,宜其不能进步。静坐如法,可使四大匀调,促进健康,宜取乎自然。身体有病,宜适当调养,不必勉强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卧也。静坐修行、目的要了生死。荤食造杀害生,大违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淫欲,增加无边生死,身后业案如山,冤怨债报,宁有了日,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智者可以自审矣。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著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

【按】大师系当代禅宗泰斗,既亲证参禅功夫熟处,大用现前,与念佛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无异,愿即死抱著一句佛号念去,不必禅净双修也。

民国智光文觉大师遗著节要

生前三大要:第一、少说话,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应吩咐的事,早早吩咐。莫留恋人间富贵,勿羡慕天上快乐。关于做善举事业,劝化人起信心,随分随力为之,主要在念佛求生西方,见佛闻法。第二、立定主宰,不听他人口头转,不随他人脚跟移。人情应酬,可省者省,不必迁就敷衍。年老光阴有限,勿再空过。心中于道有疑者,即请问明白,不可含糊自误。第三、时时反问自己:阿弥陀佛在心否?佛像在目否?行住坐卧都念佛否?忙闲总不忘记否?凡所做善举事业,念经、念佛、持咒、礼拜、静坐等功德,悉皆发愿回向:现在家属平安,将来庄严净土,更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心不颠倒,蒙佛接引。

【按】大师一生行在华严,所示生前三要,确甚精当。愿立定主宰,勿随人转,少说多念,闲忙勿忘,时时反省,事事回向,定蒙佛接引也。

民国广钦照敬大师开示录节要

我们既闻佛法,要深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名号,即接引我们到西方,他有这个愿,我们也要有这个往生西方的愿。具足信愿行,随时念佛,临命终时,我们有正念,能念佛,阿弥陀佛即来接我们。若还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须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自自,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念佛如有散乱心,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副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

【按】念佛要具足信愿行,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才能与佛相应,证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要能正念念佛,佛即接引往生西方:若还惦念娑婆的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此往生之愿不切而自误也。

民国煮云醒世大师精进佛七开示录节要

念佛八法,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切时,一切处,甚至睡眠时,亦不忘弥陀圣号。第二、勇猛念:打个比喻,如穷人求财宝,纵然财宝放在老虎口中,或蛟龙窟底,也要前进不退。念佛有这种精神,决定往生。第三、深信念:我们念佛,须具深信切愿,了生脱死之心。第四、观想念:如观佛三十二相好,念念见三十二相,忽然在前,如获至宝,可参考十六观经观想念佛的方法。第五、息心念:息掉一切爱憎心,名利心,功过心,希求心,贪恋心,人我是非心,唯念念在佛。就是把一切生死心放下,只存一念佛心。第六、爱慕念:如少背母,五内悲愍,求佛哀怜摄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即是说:佛如一位大慈母,时刻盼望我们这些流落异乡的浪子,能早回故乡。我们若能如儿子念母亲一样,忆念阿弥陀佛,佛决定来接引我们,这是二愿契合的缘故。第七、发奋念:拿大学联考为例,若今年没考上,发奋图强,明年再来,要有这种再接再厉的精神。又思:净土圣贤,都是凡夫去的,我亦不能自轻,也一定要去。第八、一切念:凡见闻觉知,毛孔骨髓,无一处不念佛,如此名为真念佛,要全身都在念。

三种念佛不相应,第一、心性不纯,若存若亡故。念佛时恍恍惚惚,心有时在有时不在,没有拿出全部力量,因此不得感应。第二、心性不一,无决定故。念佛无决定心,亦不得感应。第三、心性不相续。念佛时不能相续下去,一会儿念佛,一会儿做旁的事,也不得感应。此三事辗转相成,以心性不纯,故无决定心,无决定心,故心性不相续。此三事与佛相违,故念佛不得感应。

【按】善导大师云:‘众生障重,观难成就。’此念佛八法,惟第四观想念,不必兼修,余均古德精进专修之妙法。三种念佛不相应,亦应注意!愿共遵行,一心念佛,以求相应,决定往生。

民国道源中轮大师佛堂讲话节要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功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如已证得一心不乱,则了生脱死,可操胜券。倘若未能,必须勇猛精进,以求证得。所以念佛一定要认真的念!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字字分明,同时自己的心中,观想的清楚,耳中也听的明自,这就是认真的念。这第一句佛号念的好,再认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无数句。句句佛号,都要从最虔诚,最恳切的心中念出来,这样才算认真,才算用功,才有了生死的希望。

念佛平时须相续。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在家居士方不致因事忙而忘念佛。这要依各人的因缘,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否则,就不能往生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在家里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别人烦恼。第二、渐次加多,以求进益:每天十念,从不间断,这就是功夫。但不可以此为足,仍须尽自己的力量,将佛号的数目渐次加多。因为我们念佛,是为了生死,应当尽心尽力,以求进益。前面说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现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临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无恶梦的好处。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间断;再进一步,就要用念珠,早晚各念百八声;更进一步,把百八声算作一百声,早上念三百,晚上念三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若时间不够分配,可以早起迟睡各一小时,不会影响身体。至于走路时、坐车时、休息时、散步时,皆须随心念,不必记数。若有多的闲时间,念佛的数目,仍需加多,每日加至三千声,五千声,一万声,三万声,乃至十万声。其方法:一、须坐下来念,虽行住坐卧,皆可念佛,而以坐念为宜。二、须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轻,掐得快。天台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则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三、须念四字—阿弥陀佛。如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万声,改念四字佛,可念一万五千声。四、须金刚念,即唇舌微动之默念。念佛,高声念低声念皆可;若求快求多,只有以金刚念为最宜。第三、不必太多,精益求精:我们要知道,念佛是用功,不是论数。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若只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错误的。试想:口里念佛,手里掐珠,而心里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万佛,能算是用功吗?所以说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内要念到自己心里去,外要念到极乐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万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乱了,毫无障碍地就把自心与弥陀感动了,只在各人精进而已!

【按】念佛必须认真,而不懈怠敷衍,平时尤须相续,而不间断,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望共注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