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王骧陆居士全集 印心精舍释名 印心精舍图释

发布时间:2023-12-11 10:20:57作者:大悲网

  印心精舍释名

  自古佛佛道同,心心相印,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入世度生。自我释迦佛后,历代祖师及诸大德因之,皆当仁不让之意也。今吾人亦为此大事而设印心精舍,道场虽有大小之殊,宗旨岂有异哉。大事者何,明心见性是矣。离此而言法,非为正法,舍此而言修,不为正修,五祖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者也。夫法既由心而立,心亦藉法以明,是本道场以明心为旨也固宜。然则名为明心精舍可耳,而必曰印心者,则更有说焉:尝考《说文》,印者瑞信也,符合也,因也;瑞信者,证其真实,用昭大信之为瑞,以无信则不立也;符合者,合其本相,《大日经》所谓如实是也;因者,资也,资以为用也,又前汉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银印。故印者,严密敬事之意,今以印心名者,欲人决定自心真实立信,使知人生至当宝贵之物,无过于心。心何由而明,则必符合于性体者方知。而一切般若妙用,皆资于心,以发扬者也,可不敬而尊之!至于心之相貌如何信入,亦惟以心密印于自心而已。心合于空,心不可得,如幻三昧,无量妙义,无不资于一印,其所包者广矣大矣。且夫宇宙万有,一切唯心。凡属有相,何莫非心,诸幻皆灭,非幻不灭,能实证乎此者,是谓印心。然吾人日处于万象森罗列布之中,本与冥合而无毫末之间,此心能与息息相通,斯无往而不融洽。倘吾心虽明,而与此有一息之忘,不能相印,当下便成窒碍矣。故曰印心之要,不是一印便了毕也,无时不印,无境不印,古人之风可尚也。然能印者,此心也;所印者,亦此心也;在我则以心印心,对境则心心相印;何心不印,何印非心,能印所印,非一非二,能所双泯,则无心无境,证入心境双融,是谓真能印者。

  或曰:心之为物,既不可得,而景境之陈,同属幻化,何必印为?不知佛之慈悲,正缘众生未明心不可得,幻尘幻心,枉自系缚,故欲其解脱,印合于自性之清净觉地,知所谓心者,乃一点浮光幻影,虽有而不可得,毕竟虚妄不实,亦非断灭而无所有也。空有两边同此不住,烦恼菩提,在此一转,则大事了矣。

  再问:当如是,则此印得毋亦非妄耶?曰能印则全妄皆真,不能印则全真成妄,究之真妄,非一非二,皆属假名,皆不可得,而此印亦不可得,知乎此,则印心之事已毕。是以佛佛相传之法,不论其为禅,抑为净密,莫不以印得心本不有为究竟之会归,再能彻了此印亦不可得,是谓清净,清净亦不有,则十方佛土,本在当前。故印心门下,无一法可执,而无一法不立。其实心既幻有,印亦幻印,法法又何曾法也哉。惟不废于幻者,为不断灭故,为众生一大事故。依幻化幻,不离真实,无实无虚,即心了义。

  如是如是,略叙所见,惟高明鉴之。

  印心精舍图释(图略)

\

  世不离五大,人不离五蕴。由五欲而起五障,行五恶五逆,入五无间,遂成五苦。何如由五根而持五戒,起五力,开五智,通五明,成就五眼,而证五菩提乎?今以五洲之广,五色人之多,五族之亲,愿皆同五识五种性者。愿以此五字真言,开一华五叶之旨,敬敷五教,此同入五解脱轮。又此五轮者,互摄而互入,相聚而无碍,是宜备五福而入三轮,曰法身,曰般若,曰解脱,汇为一心,心心相印,此即印心之志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