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烦恼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3-08-10 09:15:51作者:大悲网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五节、烦恼的表现

  当烦恼产生时,会通过三种门(管道)呈现出来:

  1. 身体的行动——身门;

\

  2. 口头的语言——语门;

  3. 内心的意念——意门。

  经由身门、语门和意门的造作,我们称为业。如此,有三种业:

  1. 身体行动的造作——身业;

  2. 口头语言的造作——语业;

  3. 内心意念的造作——意业。

  烦恼又可依其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违犯性烦恼——已经呈现于身门、语门的烦恼。这是最粗重程度的烦恼。例如:由于愤怒而杀人或杀死动物;由于贪心而偷拿别人的东西,或顺手牵羊、假公济私等;因为贪爱而乱搞男女关系,沉湎于寻欢作乐、玩弄感情……烦恼已经强烈到通过身体行为表现出来,属于违犯性的烦恼。想要隐瞒事实而说谎、因为愤怒而骂人等,是呈现于语门的烦恼,即烦恼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违犯性烦恼可以依四分法而分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四种。依七分法则分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粗恶语、离间语和杂秽语。这些是违犯性烦恼。

  2.困扰性烦恼——即烦恼只浮现在心里,还没有付诸行动。这包括贪婪、执着、傲慢、自负、憎恶、烦躁、散乱、沮丧、麻木等。例如:你迷恋上一个异性,虽然还没有采取行动,也没有说出来,但内心已产生了爱染、执着。你很讨厌一个人,恨死他,但既没有采取行动,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内心憎恨、厌恶他。又如你由于工作不顺心、生活压力大而感到焦虑、烦躁不安,但还不至于做出冲动的事情来。虽然在语言或行为上并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已经被不良的心理、不好的情绪所占据,这叫做困扰性烦恼。

  3.潜伏性烦恼——并没有表现于行动、语言和内心三门的烦恼。也即是说,现在没有烦恼,但并不等于说已经完全没有烦恼了,它们只是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例如:当大家在做一件好事、善事时,生起的心称为善心。生起善心、做善事时可能不会感到烦躁,没有烦恼,但是只要遇到适合的条件,烦恼立刻就跑出来了。譬如现在大家很欢喜地坐在这里听佛法开示,暂时将工作放在一边,没有烦恼;但是听完之后,一回到办公台,看到一大堆还没有完成的文件,立刻又心烦了,是不是?有些人功成名就归隐田园,或者年老退休安享天伦,对世间的浮名掠利看得很淡泊,于是认为自己已经到达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境界。然而,一旦发生诸如生命垂危、亲友别离、家财损失等意外,烦恼立刻又生起了。这证明他的烦恼还没有被断除,只是因为目前的安逸生活而使之没机会显现出来而已;一旦身心内外发生变故,烦恼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就好像草一样,到了冬天,所有的草都死了,干枯了;但只要根还在,一到春天,它们又开始发芽了。又好像拔草一样,只把草拔出来,但根没有被拔掉,有机会它还是会生长出来。烦恼只要没有被连根拔除,它就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叫做潜伏性烦恼。

  违犯性烦恼表现为身恶业或语恶业;困扰性烦恼表现为意恶业。潜伏性烦恼是还没有表现为身语意恶业的潜在性隐患。

  作为佛教,即觉悟者的教导,目的就是为了断除这三个层次的烦恼。

  第三章脚注部分:

  12 杀生:杀害生命;不与取:未经物主同意而取为己有,即偷盗;欲邪行:又作邪淫,即不正当的性关系。这三种称为“身恶业”。

  [1] 虚妄语:虚妄不实的话,即骗人;粗恶语:又作恶口,即粗言恶语,骂人;离间语:又作两舌,即挑拨离间。杂秽语:又作绮语,即没有意义的废话。这四种称为“语恶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