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尔寺
青海省湟中县莲花山坳的塔尔寺,是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藏语称衮本,意为“十万佛像”,为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蒙藏地区的佛教信徒一直视此为圣地。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并不断地增修扩建,全盛时期有大小殿堂52座,经堂、僧舍达9300余间。全寺依山就势,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寺、花寺、如意宝塔、过门塔等,组成完整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
大金瓦寺,又称大金瓦殿,是塔尔寺主殿,位于寺的中心。初建时仅为一小瓦房,后几经扩充,尤其是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青海蒙古郡王额尔德尼布施黄金1300两,白银10000两,改琉璃屋瓦为鎏金铜瓦;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藏王颇罗鼐布又施巨资,装饰殿脊。殿为汉宫式宫殿建筑,高19米,3层歇山式屋顶,面积450平方米。殿内一座大银塔,高11米。塔座以纯银作成,塔身表面镀以黄金,且镶有珍宝,雍容华贵。塔内珍藏着宗喀巴生前的各种遗物,以及一尊5尺多高的宗喀巴镀金铜像。塔座前有金灯、银灯、铜灯、象牙、古瓶等供物。殿中还供奉着宗喀巴的神座,神座后悬挂着一幅画面模糊的宗氏自画像,为黄教的圣物。
小金瓦寺又称护法神殿。殿内供奉着护法神像,陈列着牛、羊、熊、虎、狮、豹等动物的标本,象征着佛法神力降伏了妖魔鬼经。标本中,有一匹白骏马,据说九世班禅从后藏来塔尔寺,就猗的这匹马,信徒们给它披满哈达和彩带。大经堂,藏氏平顶建筑,为塔尔寺宗教组织最高权力机构。面阔13间,进深11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全寺喇嘛集体礼佛、诵经之地。建于明代,初为36柱小经堂,后改80柱中经堂,再改168柱大经堂。1913年毁于火灾,1917年重建。堂中柱子除60根包于壁内,其余108根,上部都雕有图案花饰,外裹彩色毛毯,并缀以各色的刺绣飘带、幢、幡等。四壁佛龛中供有千尊鎏金铜佛像。大经堂下设4大扎仓,分别为参尼扎仓,显宗学院,居巴扎仓,密宗学院,丁科扎仓,时轮学院;曼巴扎仓,医学院。
寺内并排矗着八座如意宝塔,即莲聚塔(藏语称八都)、四谛塔(藏语称扎西果莽)、和平塔(藏语称彦敦)、菩提塔(藏语称香趣)、神变塔(藏语称穷处)、降凡塔(藏语称拉播)、胜利塔(藏语称南结)、涅槃塔(藏语称娘德),为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七步、步步莲花、初转法轮宣讲四谛要义、平息僧众争论、悟道成正觉、降伏外道魔怪、重返人间超度众生、战胜魔军、圆寂等八件大事。各塔均为尖顶,且上圆下方,塔腰雕饰经文。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所建。壁画、堆绣、酥油花,号称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青海地区的藏蒙等各族群众,纷纷来寺瞻仰朝拜。五台山塔院寺
山西省五台山的塔院寺,是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所谓五大禅处,即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喉寺、菩萨顶。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侧,占地1.5万余平方米,殿堂寮房120余间,历史上,塔院寺与显通寺本为一座寺庙,这里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年间与显通寺分开而成为一座独立寺院,名为塔院寺,沿续至今。塔院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藏经殿及偏殿伽蓝殿、祖师殿,还有禅院、方丈院、山海楼等,另有释迦牟尼舍利塔、文殊发塔。大王殿与其他一般的天王殿不同,正中不是弥勒佛,而是观音萨;观音背后也不是韦驮,而是一通法令碑,刻有明万历年间修塔的圣旨,碑后才是护法神韦驮。观音菩萨的两旁是四大天王。
大慈延寿宝殿原是大雄宝殿,为祝愿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万寿无疆而改建的,本殿由李氏所出资修建。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内有康熙、乾隆和嘉庆三位皇帝题写的匾额。藏经殿又名大藏经阁,殿面阔五间,二层,供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九尊坐佛两侧是日光、月光、观音、文殊、普贤等,众多佛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另外,殿内还设有“转轮藏”,即一种木制的经架,经架六角形,高十余米,共21层,每层若干小格,放置经书,俗称“活动华严塔”。经架的底层设有转盘,运转自如。转轮藏象征佛教的“法轮常转”。因上面放有许多经卷,僧侣每转动一次,象征念了一遍经典。藏经殿内,现藏经卷两千余册。
释迦牟尼舍利塔又称大白塔,唐以前有12层八角塔,后来被毁。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修藏式石塔,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建大白塔,且将元石塔等藏于其内。塔高56.3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高20.4米,已成为五台山的标志。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形状与大白塔相仿,仅两丈多高,因供奉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朝拜者很多。方丈院现辟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东渡黄河、挺进河北途中,路经五台山,曾住在塔院寺方丈院内,现按原样陈列着当年的床铺、桌凳、洗漱用具、笔墨等复制品,供游人参观。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