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不说牛,说象。
大象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威重温驯,古往今来都是吉祥的象征。佛教之中,更是屡屡提及。
佛经中譬喻佛之举止如象中之王。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涅槃经》说:“如是勤精进,依因于大乘,得至于涅槃,成人中象王。”汾阳善昭开悟,亦因象王一句。善昭问首山:“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师于言下大悟。拜起而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见《续传灯录》)
交配期之象称为香象。香象于此期间,其耳门骨会发出一种称为mada或utkata之香气浆,故有此名。于交配期间,象之力气特强,性情甚为狂暴,几无法制御。如《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俱舍论》卷二十七等皆谓十凡象力,始等于一香象力。
宗门下常说:“香象渡河,彻底截流。”比喻听闻教法,所证甚深。诸经论每以兔、马、香象三兽之渡河,譬喻听闻教法所证深浅之别,谓兔渡河则浮,马渡则及半,香象之渡河则彻底截流。《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宗镜录》说:“如香象渡河,步步到底。”
后人除以“香象渡河”比喻证道的深刻外,亦用以比喻诗文精美透彻。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 辈,直虫吟草间耳。”明袁宗道《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
佛教常用龙象一词,很多人以为是龙和象。其实这里的“龙”字,是象征“殊胜”、“卓越”的形容词,并不是指龙宫中的龙。所以象之殊胜、卓越者谓之龙象。
佛典中,龙象一词常用来形容、赞美菩萨或出家人。如《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言及菩萨有威德力,并非下劣无有势力之凡夫所能逼迫时云:“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吉藏《维摩经义》卷四解释说:“象中之美者,称为龙象,非二物也。”
后来在世俗间,用龙象代指皇帝,显然是受了佛教影响。五代齐己《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阙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鹧鸪啼。”宋岳珂《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中国古代有十大吉祥图案,其中之一即象驮宝瓶,象征太平盛世,寿丰吉祥。象字又兼有景象的含义,寓连年如意、富贵高升之意。这个吉祥图案,也应该是受佛教影响而来。佛教认为,当转轮圣王出现时,会有七宝自然出现,以辅助该王教化百姓,行菩萨道。此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等。其中象宝,就是指白色六牙象。《三藏法数》说:“白象者,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白象宝忽然出现,其身纯白,其首杂色,口有六牙,牙七宝色,力能飞行。若王乘时,一日之中,周遍天下,朝往暮回,不劳不疲;若行渡水,水不动摇,亦不濡足,是名白象宝。”
清初为霖道沛禅师于鼓山修《大悲忏》后之庆赞疏中说:“果见海波渐息,山雾潜消。风雨顺时,太平有象。无不人人欢忭踊跃。”
过去的鼠年,可谓四海涌沸,天下不宁。作为佛子,心中常怀悲悯,深为众生共业浩叹。岁末年初,有居士喜诞贵子,问名于我。我冲口即说:“就叫张有象吧。太平有象!”
牛年伊始,万象更新。借率庵和尚一句祝曰:“太平有象乾坤静,皇道无私日月明!”
祈愿四海安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佛日增辉。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