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脱俗的贤士 慈祥的师长——怀念敬爱的苏逸夫老居士

发布时间:2024-01-19 09:29:35作者:大悲网

  人世间的无常,总是要带给人们心灵上许多痛楚。这篇纪念性的文章,作为苏老居士的追随者,很早就想写的,今天总算如愿。

  苏老居士可以说是我学佛的启蒙老师。在东方山上,从1983年至1988年期间,我都一直追随着他。无论是我下山去或是他上山来,都在一起学习,从佛教的一般常识到基础的理论知识。苏老居士虽然是我们的长辈,可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我和他在一起是无话不说,无拘无束。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着,从不嫌弃我的无知,然后以各种方式引导我、启发我,引导我走上做人、学佛的正道上来。他总是能循循善诱,用他慈爱和广博的胸怀包容人。当时我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沙弥,既没有文化又不聪慧;既不懂佛法又不谙世事。就是这么一个懵懂无知、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竟得到了苏老居士的护爱。这应该只能用佛法的佛缘来解释才有可能说得清楚,不然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人呢?就是这么一个初发心的出家小子,刚踏进佛门,就结上了这么珍贵的法缘。我常常深深地感着苏老的恩,暗地里默默地怀念着这位可亲又可敬的老者。在我的心目中,与家师没有两样。他永远是一位始终让我无法忘怀,令我万分敬重的苏老居士。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老于1993年永远离我而去,一下子我仿佛失去了一位最亲、最知己的先生和至交,心里十分的悲痛。他去世那一年整整八十寿龄。

  2001年,家师往生,这个我最亲的人离我而去。每当我一人独处时,不由自主地想念起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遐想着他们还在看着现在成长中的我,看着我现在快乐的生活状态。我好想还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倾诉我心中种种思想问题,像从前一样跟随左右。有时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真的好向往当时的那种生活状态,好想回归到当时的那个年代。

  苏老居士,又名苏子华,法号迦明居士。早年就读于私塾,饱读诗书。为人厚道,和蔼可亲。我是在东方山弘化禅寺家师的引导下,有缘亲近苏老居士的。他退休于黄石大冶钢厂,皈依于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1942年考上北京中国佛学院,因为黄石沦陷而不能前往,因此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东方山也就成为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就在东方山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

  他退休后,就拿着有限的退休工资,往来于大冶、阳新、黄石等地的寺庙静修。每次离开时还要上交伙食费。如果不接受,他会说:“我是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只能布施供养三宝。寺庙上的一切,都是来自十方。我怎能消受得了”。因此无论是大庙,还是小庙,他的人缘都是极其的好。每年都有一些小庙,争着来接他。如果不能去,他们就会到苏老的家中会他。一般小庙会因为这位老居士的到来,增添不少的香火和人气,提升寺庙在信徒和当地民众中的地位和声望。有的寺庙遇到什么麻烦的事,也都愿意请他出面调解。

\

  苏老的一生,待人接物始终保持着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无论是年轻的出家法师,还是在家学佛的老居士,或者是前来了解佛教和慕名来访的客人,苏老始终保持着慈爱之情。不急不躁,平和细心地与人交流、交换思想。我就是追随着苏老,在他的影响下,建立起对佛法真正的认同感,进而有了质的变化。苏老就是用言教、身教来教育我们,当时我们一批年轻的男众和女众,都喜欢前去亲近他。有时是去他的一室一厅的小住所,有时把他请到寺庙中来,有时是打听他在哪一个寺庙,我们就借机前往。因为苏老对我们这些小和尚、小尼姑很好,尤其是对我们当中真正发心学习佛法的小法师们,他老人家更是关心,认真地辅导我们学习佛教基础常识。如教我们学习《佛教初学课本》,及《佛教三字经》、《佛教常识答问》、《佛门入学手册》、《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金刚经》等一些通俗佛教书籍,为我们打下了修习佛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十分喜欢与苏老在一起。

  苏老是始终坚持学习和写作的人。在我接触或与之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除了应邀在周边一些寺庙静修之外,就是学习和写作。记得他有一种习惯,就是不论哪里邮寄过来的书刊读物,他老人家都要先看一遍,他一直是这样坚持的,为此我也曾经问过他,当然他自有一番道理。但是我肯定做不到,我喜欢买书,却不去细读它。我随苏老生活在一起,经常请教他,苏老总是有问必答,态度也总是很耐心地讲给我听。他阅读不停,有一次他在东方山弘化禅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静阅《八十华严》一部,并赋诗两首,至今我记忆犹新。有时我住在他的家里,反正只是我们两个人,一呆就是一个星期。记得后来我考上南京佛学院后也到他住的那里去,我们这一老一小,相处得十分有趣。他喜欢、尊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喜欢苏老。所以只要有空,我们就去亲近他,去找他。在东方山有苏老撰写的联文和序,如《西方三圣序》、《地藏殿记》。有些悬挂在东方山弘化禅寺的对联至今我仍然记得很清楚。他的诗联碑文都是有关佛教方面的内容,他的作品留存在各个寺庙里面,还有撰写的联文,如大殿的对联:

  大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处阅明真谛理

  殿堂楼阁本是庄严圣迹却又点缀山川人瞻仰沐慈恩

  苏老是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佛门中人,不贪名闻利养,不慕世间虚荣,晚年往来于寺庙之间,结交的多是出家之人。一心持名念佛,一生与书为伴,一辈子钻研佛法。其整个人生,始终深潜在佛学的圆融之中,慈爱无比,和善可亲,平等待人,老少无欺。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学佛人,他是切实受益于佛法的少数人之一。他在佛法中找到了做人与学佛的出路,是一个行走于世间,却又不为世尘所牵缠,超脱于尘世间的出世长者。如果没有佛法,就不可能成就这样的世间高人。只有这样的人,拥有这样的佛法资粮,才会对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和力量!

  这篇文章定稿之际,是农历7月29日。极乐寺的谢爹,在无意当中说今天就是苏老的往生之日,正巧我昨天晚上把这篇文章修改完整。曾记得苏老去世的那一年没有7月30日,也就是说正好这一天是地藏王的圣诞之日。巧合的时日,更加激起我对于这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无限思念之情!佛法上讲人生就是一个“缘”字,你能说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

  我心目中的苏老居士,他的精神将会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我将以他的精神指导我的生活!

  2005年10月23日于东方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