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这段疏文与前二段疏文,都是同样的意思。善导大师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乘佛愿力一定往生的道理开示,再三重复在说,为什么?这就是善导大师悲心的地方。因为重点,深怕众生不知念佛往生的道理,所以再三提醒、再三开示,就是要让众生心中彻底明白,原来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乘佛愿力。举出逆恶的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下品三人是指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三种人。下品辈的众生,都是在平生没有得遇佛法、没有学佛、没有修行、没有念佛的人。都是造作恶法,在临终业障现前,得遇善知识安慰、开示、引导、劝勉,念佛,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接引,转逆缘为顺缘,转恶缘为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凡夫在平生造恶造罪,为什么在临终念几声佛号也能往生?就是因为靠佛的愿力而往生的,不是他念佛的功夫。如果是他念佛的功夫,他一生才在临终念没几声佛号,哪有什么念佛功夫可言,对不对?不是他修行的道德,如果是他修行的道德往生的,他一生造作恶法,也没有学佛修行,哪有什么道德可言!所以,是佛的慈悲愿力不弃救度,这才是真相。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跟我们说出这个真相,我们明白了,哇!我们了解之后,我们会对阿弥陀佛更信仰、更恭敬、更礼拜、更称念。哇!阿弥陀佛这么慈悲,连一生造作恶法的人,他都没有放弃绝对救度,这么慈悲的佛,我一定要好好念佛修行,让阿弥陀佛宽心、欣慰、欢喜,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就真正与阿弥陀佛相应的人。因为你了解佛的心,你断恶修善,你真的听佛的话,好好奉行,这样就是凡心与佛心相契相应,你和阿弥陀佛越来越亲近。这就是真实信受阿弥陀佛的行者。
“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因为在平常得遇恶法,造业造罪,临终才得遇佛法,得遇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所以临终藉善,乘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若念佛往生西方,还会担心顾虑,将善导大师这么精妙开示的法语,多读几遍,自然你的心就没有怀疑、就没有顾虑。来!为了要加深大家的印象,继续来与我共同念一遍:
【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继续看第六段文:
【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
哇!这段文,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非常的高妙,我们若了解意义,一定很欢喜、很安心、很快乐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欲使今时善恶凡夫”这句,就是显示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的对象——十方众生,无论是现在或过去乃至未来,无论是善的凡夫、恶的凡夫。“同沾九品”就是同样都可以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中。“生信无疑”,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对阿弥陀佛莲台接引,生出信心,没有怀疑。
诸位!修学净土法门的要领就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就是要信受,不间断就是要信受,不夹杂也是要信受。因为是信的不间断,不是行的不间断。这是一般念佛人不是很了解的地方。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在行的不间断,行怎么可能不间断?吃饭就间断了、休息就间断了,你在打妄想、想杂念,没有在念佛,就间断了。是一信之后,永无再疑,这样叫做不间断。不夹杂,就是因为信受阿弥陀佛一佛,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不夹杂啊。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无论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无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要生信无疑,也都是乘佛愿力往生西方,所以下面两句:“乘佛愿力,悉得生也”。“悉”这个字是通通的意思。无论上品上生的人,乃至到下品下生的人,他之所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乘佛愿力往生。
若没有善导大师跟我们开示这么精妙的道理,我们也不知道九品——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他是怎样往生的。上品辈、中品辈是行善的人,下品辈是造恶的人,所以无论善的凡夫、恶的凡夫,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乘佛愿力,悉得生也”——善导大师开示的。若没有善导大师这么了不起的祖师开示,我们也不知道这么高妙深奥的净土道理。我们会认为,善的凡夫他可以往生,恶的凡夫不能往生。在我们凡夫对待的观念之中,善人行善才能往生,恶人行恶不能往生。但是善导大师跟我们说:“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善人行善易,恶人作恶易;善人作恶难,恶人行善难。诸位!我们要常常断恶修善,这样我们作恶的心就越来越薄弱,行善的心就越来越强盛。所以纵然我们得遇恶法,也不会随便作恶,因为善根强盛。如果你没有断恶修善,虽然念佛,身口意三业没自我反观自省,放逸身心,身业不行善,口业不说善,意业不想善,那么你得遇恶法,就很容易造罪造业。所以,为什么烦恼很重的人逢缘触境、不是杀人放火就是作奸犯科?因为恶性深重。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要好好断恶修善,才会与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相契相应。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