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拥有正信才算有真正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01-05 09:30:52作者:大悲网

拥有正信才算有真正的智慧

  长期以来,我经常提及一个话题: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个人灵魂的经纬,把他缠绕得紧紧的。因此,某种程度上,人都是思维方式的产物。

  诚然,伟人有伟人的思维,庸人有庸人的思维,君子有君子的思维,小人有小人的思维。我们熟悉的一些商业奇才,诸如马云、李嘉诚、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等,他们之所以获大成功,当然与他们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有关。

  事业上是如此,生活上更是如此。为什么有的人一天总是乐呵呵的,可以达到那种无事生乐的状态,而有的人却整天愁眉苦脸,动辄长吁短叹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境遇不同吗?我看未必如此,还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看问题的高度也不同,正如一句哲语说:乐观者看到这个世界是绿灯,悲观者看到这个世界是红灯,而真正的智者,却是个一个色盲。为什么智者反而是色盲呢?因为这世界本来是不喜也不悲的,之所以被“乐观”和“悲观”,乃因为“观”的不同,而真正的智者就相当于佛教里所讲的“空观”,本来无一物,故而是“色盲”。

  当然,多数人在生活中还未达到这种境界,大家都太执着于外相,一着相即不免受到染污,所以就不是无色的了。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风生水起如鱼得水,是因为他们处世行事的思维不同,好比有的人圆融,能通权达变,有的人则墨守成规,容易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障碍。那么前者当然更容易成功。

  再比如有的领导讲话,哼哼唧唧,不知所云,或者云里雾里,讲了半天不得要领,不知道讲些什么,而有的领导则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或者感染力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体现了人的思维,思维是混乱的,那么讲话也是没有条理的。

  不仅讲话,做人和做事都是这样。今天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是做企业的,我们全有一个愿望:把企业做大做强。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现在,大家都认同一个新观点——企业的强大兴盛,要靠企业背后的软实力文化来支撑。那么软实力文化建设的背后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精神,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想一想,一滴水放在哪里才不至于干枯呢?答案是大海。为什么大海可以,因为这是它唯一的家,进了大海就等于回了家,哪有回了家被亲人消灭的。同样,我们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要融入社会这个大海之中。德鲁克的管理思想60多年一直没有被淘汰,被列为“管理学之父”,你知道他的精神是什么吗?他说,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企业就是这个大机器里面大齿轮的一个齿而已,你的存在,相对于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你出了问题,这个齿缺了,轮子就转不顺畅了,积少成多,后面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我们这样去看待自己的企业和个人,这样解读个人跟集体、国家的关系,当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是孤立的。

  同理,如果你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就是把自己跟这个世界隔阂开来,你就有可能被这个世界抛弃,变成一滴干枯的水,最后蒸发掉。

  我们很多人经常抱怨企业做不好,员工留不住,市场打不开,但有没有认真去思考一下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来没想过员工为什么到这里来打工,他为什么要永远跟着我?你有什么东西能让你的客户留住呢?我的客户为什么要买我的产品而不是买别人的?这些问题我们很少去想。有一本书叫《经营的本质》,里面就反复问到一句话:你为什么存在?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存在?这很像禅宗里面的参话头:我是谁,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

  有人说,我的家庭很不幸福,一天到晚闹得鸡飞狗跳,婆媳关系不好,孩子关系不好,夫妻关系不好……为什么,想一想我们的家庭为什么要存在?当我们连这个最根本的问题都没搞清的时候,就活得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们便像无头苍蝇四处瞎撞。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好,是因为我们从没想过这个社会对我的需求是什么。当我们把这个问题不断深入的时候,每个人就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就能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知道自己该干嘛,知道自己该干嘛你的人生目标就会非常清晰明确,你就不会陷入盲动和迷思之中。

  得到这种状态,就叫活明白了。要达到“明白”的这种状态,你必须沉淀下来。那怎样才能沉淀下来呢?我告诉你一门独技:禅修。现在就说到正题上来了,不过你别担心,我不是搞推销的。如果说我是搞推销的也正确,因为我推销的是世间最有利世道人心的一种活法和思维方式。

  禅修,是让自己静下来,在清明的状态中回光返照,去反省自己,面对自己,审查自己。从而不断地蜕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羽化成蝶的飞翔。

  以上是比较诗意的说法,在我们佛教中,禅定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禅是离不开定的,无定不成禅。禅定是指“心一境性”,就是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正因为能够定下来,才有能力进行反观自照,看清自我。

  我认识一个老板,以前是做霓虹灯管的,生意很好,在国内也很有影响。但做到今年还抓着原来的产品不放,不知道更新换代,结果就被淘汰了。你能不能在霓虹灯生意还好的时候,就想到LED灯或者是一些更新的灯具,先把自己淘汰掉?当你不断把自己淘汰的时候别人永远淘汰不了你。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往往在开始阶段是新的,但随着时过境迁,终归要被抛进历史的垃圾箱。聪明者永远站在更前面看待问题,所以他会自己亲手把它送进垃圾箱,而不是被迫下架。

  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最后一个思想家叫荀子。他当时到稷下读书的时候,是一个穷小子,相貌也不怎么待人见,老师不愿意提他,同学不愿意和他玩。他就憋着气埋下头来一门心思读书,这个课堂听一听,那个课堂听一听,几年下来,某次辩论他竟然力挫群雄独占鳌头,这时老师和同学都拉拢他、称颂他、巴结他,他不为所动。这个最不起眼的人最后成了一代大儒,自立一个门户,他既是儒家,又是法家,又是墨家,他是三合一,又谁都不是,你说他是哪一派?——所以他真正地立起了自己,辉古耀今。

  所以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会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状态里面,他会把思想不断打开,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青菜、萝卜、米饭、馒头全部吃进去,然后通过我们的胃把好的营养吸收,坏的渣滓排掉。我们如果用这种态度生活,你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更新。一棵树在成长的过程中,上面要吸收阳光,下面的根要扎得很深,吸收水分,这样树才能不断成长;如果一棵树快要枯死的时候,上面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下面的根会干枯腐烂,所以就停止了生长。

  人也是这样,当你不能吸收的时候等于就停止了,停止了你就衰败了,衰败了你就离淘汰、离死亡不远了。我曾经看到一个故事,克林顿当美国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一位大法官,美国的法官是终身制的,不会因为年龄大而淘汰。那个法官八十多岁,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克林顿到他家里去做客,发现他还戴着眼镜拿一本书很认真地阅读,就吃惊地问他:“这么晚了,你还在读什么呢?”,法官说:“我在学习拉丁语。”众所周知,那个法官已经懂十几门语言了,在他八十多岁还在学一门新的语言,其状可想而知。“朝文道,夕死可矣”,学无止境,这种境界,真令人佩服。

  而我们中国人常常怎样呢,还没退休,五十多岁,就说自己老了,要含饴弄孙了,把打麻将、喝酒、聊谈等等消遣当做人生的主题,他们觉得再学习没有用,再提追求不合时宜,那是年轻人的事。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但凡那些成就杰出的人,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其实,人的轮回决定了你学过的全有用,有人不信这个,但是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非常聪明,学什么一看就懂,有的人十遍二十遍学不会呢?就因为他以前没有学过,没有积累。什么是天才?天才只是重复的过程,因为他以前早就学过,那个种子和印象还在阿赖耶识里面,随缘而现行。

  因此,学习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即使今生用不上,也为来生准备着。我们学习,就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方式和智慧,把他们的经验借鉴过来,融会贯通,你就可能超过他。所谓“学我者死,似我者生”,乃指那些死读书的人,把自己读死了,因为他们刻舟求剑般照搬,胶柱鼓瑟般模仿,最后作茧自缚,用别人的绳子捆住了自己。而“似我者生”这个“似”就是学习,就是部分地学习、汲取,最后加工创造。此时,便是突破思维的过程。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觉得无论作为一个企业家还求知者,都应该去读。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经》,一本是《孙子兵法》。当然,如果有闲的时候再读读《金刚经》,因为《金刚经》的思想太高深,一般没有《道德经》做铺垫很难能理解它的空性思想。

  作为一个企业家,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各种思维局限打破,打破你的执着,你的占有,你的不舍。前面杨老师讲了“舍得”,实际上“舍得”两个字记住一个就行了,舍。无尽地舍,没有任何条件地舍。《金刚经》里面讲到“三轮体空”,其实就是要你没有任何期待地布施,把世间所有的名闻利养都忘掉,因为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它就给你造成各种各样的制约。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是因为自己期待太多,亦即有很多“我执”在里面障碍自己。当我们的心是无尽的虚空时,会发生其本来“能生万法”的效用,这时候是以万变应一变,怎么会不成功呢?

  禅宗里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卖豆腐的人,早上挑担豆腐送到庙里,送了后没有事,发现师父都到禅堂去打坐,他就跟着坐到后面。一柱香下来,他跑出来跟师父讲:这个打坐真好啊,我把十几年前某人欠我的五文钱都想起来了!

  打坐为什么有这样的效能,因为打坐就是使我们的心静下来。当一杯水静下来,才能看清里面,人也一样,当人成一杯清水的时候,脑子是清楚的,思维十分锐利、灵活、通透。

  日本的武士道在比赛之前,不会搞热身之类的,而是盘腿坐在那里,让自己的心空下来。你一旦有了想法就会表现出来,对方就有了对治之法,只有当自己无招的时候,别人出招就能很快应对,这叫“无招胜有招”,——有人可能觉得这个说法是瞎编的,是金庸小说看多了,其实不是这样。

  大家禅修打坐的时候,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达到后来的“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的法界。当你把自己完全空掉的时候,才算契入禅坐三昧。此时,身心绝然无碍,自由如风,因为你已经忘掉了身心,没有了身心。

  大家观察一下,孔令辉发球的时候是怎么发的?把球扔上去,乒乓球拍就这样过去,就是给你一个无招的方式,接下来会有无数的方式给对方一个错手不及,这即是以“无”胜“有”的思想。“有”怎么能斗得过“无”呢?“有”就是从“无”来的。

\

  《金刚经》“空”的思想就是这样,他要求我们时刻把内心所有的执着和妄念去掉。我们经常进寺院会看到一个胖胖的弥勒佛,旁边有副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副对联实际上说了两个字,“笑、容”,能容的人就能笑起来,能笑的人,肯定能包容,不是吗?

  假若一个人每天斤斤计较,肯定很纠结,每天纠结肯定很痛苦,痛苦的人能笑出来吗?当你的心像无尽的虚空那般开阔的时候,什么都能包容下,什么都可以在里面生长。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有参天大树,有小小灌木,有荆棘丛生,有漫漫荒草,有草长莺飞,有虫爬鱼跃……形成了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自然界。我们人是自然之子,应该像大自然学习,那种阔达仁厚的精神,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回到企业上,如果我们要把企业做到无限大,就要容纳不同的人在里面做事,就要有不同的人才加盟,如果这个人有一点缺点或错误就一脚把他踢走,那企业势必成为流水线,留不住人,看起来人来人往,却扎不住根。这对企业是致命的损失,因为一个出色的企业一定让员工有以企为家的感觉,让他们不愿意离开,这样的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所有的竞争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其它的俱是泡沫。

  再坏的人也有优点,只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作用。从前有个村子,里面有个无赖,可谓无赖透顶,只要村里发生任何坏事,都少不了他的一份。但是村长很聪明,就把无赖利用起来。原来他们村里最难解决的是计划生育问题,每次上级派人来检查,村长都很头大。于是他和这个无赖交易:上级领导来了你想办法缠住他,我给你什么好处。后来果然一切如愿,很少到这边来了。无赖干正事不行,干坏事可是歪点子多多,这正是物尽其用的办法。

  战国时代的孟尝君,手下就有很多鸡鸣狗盗之徒给他办了大事。由此可见,这世上并无不可用之人,正如我们常说,天下没有一个不可教的学生,只是老师教错了方法。故此,当你还没找到最佳方案去对治一个人的时候,唯一可做的,就是包容。这是挽留人才的根本方法。你越能包容,人才就越多,你不拘一格地包容,就有不拘一格的人才。当然,我们在用人的时候,最好考虑到德才兼备。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常十之八九”,作为凡夫,此是我们与世界关系所做的注脚。

  须知,这个世界不是为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做的,它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恒常不变,一如既往。所以,关键在于我们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解剖它,以什么样的思想和态度去面对它,接受它。故而,改变世界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你的心变了,世界才会变。 “心为法王,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通则法通”。你的心“通”了,“法”,也就是你看世界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才能通达。你的眼光、态度和方法通达了,这个世界也就通了,达了——无处不通,无所不达。——那时候,你就成了世间如来。

  关于心,禅宗里面有三个最为经典的故事,可以说百听不厌,现在,我也就“不厌其烦”地跟大家再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慧能大师,他为了躲避追杀,在猎人堆里混了十几年,最后觉得差不多了,就离开那里来到广州的光孝寺。当时寺里有个师父正在讲《涅槃经》,中场休息的时候,两个僧人看到院外经幡被风吹的沙沙响,于是一个说,这是幡动, 另一个说,不,是风动。两人相持不下争论不休,此时,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同修对他们说:“不是幡动,也不风动,而是仁者心动。”,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并且有如灵光乍泄,心开意解。这个不起眼的人,便是隐藏已久的慧能。

  第二个故事是,有师兄二人下山,刚下过一场雨,河水漫涨,他们刚走到河边的时候,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也要过河,但她不愿意脱鞋子,就央求两个师父把他背过去。师弟在旁边犹豫不决,师哥却毫不介意,抱起女孩子就过了河。他们再赶路时,师弟就很不满意,对师哥说,“我们是出家人,戒律里有明文规定,不许近女色,你怎么去背她呢?”,师兄一笑置之,并不理他。到晚上要睡觉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唠叨,师兄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师弟说:“小姑娘我早就放下了,师弟,你怎么还抱着不放呢!”师弟听了后十分惭愧。

  第三个故事是宋代的大学士苏东坡,他和一个叫佛印的禅师是朋友。有一次两人在禅堂里打坐,佛印一向节俭,穿的衣服破烂敝旧,苏东坡看后笑着说:“禅师,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吗?” 佛印问:“什么呢?”苏东坡说:“在我眼里你像一堆狗屎。” 佛印回问他:“苏学士,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吗?”苏东坡问什么,他说:“一尊佛。” 苏东坡很高兴,因为他经常和佛印有机锋之辩,但是常占下风,这次总算胜了他。于是回去得意地对妹妹说,我今天终于占了便宜!妹妹问怎么回事,他说了来龙去脉,妹妹听后说:“哎呀,你又败了。我听说心中有佛的人看到别人就是佛,相反,心中是狗屎的人看到别人才是狗屎。哥哥,不是你占了佛印的便宜,而是佛印占了你的便宜!”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心是改变这个世界的枢纽,是契入世界的总阀门,你只有从这里摁,所有的程序才能改变。举个例子,做企业想觅揽人才,你首先要有个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你要有这样的眼睛,就需要有一颗爱人才、爱这个世界的心,如果你处处都是自私自利,你的接纳便很狭隘,很有限。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人材跟着你。当你有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可用之才,他们有不同的大小、尺寸、性能,可以放置不同的地方。当你的心是圆满的时候,看到的世界也是圆满的,你的心是残缺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残缺的。所以,禅修就是要修我们圆满的心,把缺陷去掉,化短为长,把不圆满修到圆满。

  昨天,我在图书馆里讲过中西文化的差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西方讲究优胜劣汰,所以西方的绩效模式很好,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能动性,但是它也容易激起人无止境的贪欲。一旦物质和财富的欲望无限膨胀,就会形成金钱至上主义,把金钱当做成功,把成功当做人生的追求。我们中国现在呢,很多的管理方式和观念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相应的价值观就不一定全盘吸收了。

  其实,如果做企业,中国人也自有他的优势,春秋时期的范蠡就是一个典范,他被后世生意人奉为财神。因为他曾经“三聚三散”,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他的智慧和德行都是后人效法的对象。如果我们能把立功、立言、立德结合起来,时刻把修身的观念贯彻到经商和生活中,有“为天下致富,为众生牟利”的思想、精神,这就仿佛把根先扎的很深,然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根立起来之后,就能经得起大风大雨。它还不断地蔓延,深入,牢牢和大地结合在一起,下抱地母,上拥青天,这就是独立于天地之间的一株百年不倒的大树,可以洒荫凉,改气候,造风景,这样的树,这样的企业,就是人间正气,人间正道,人间正品的一个标本。

  所以,我们企业的领导人以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的视野和气魄,完成什么样的人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就来源于你的思维方式,来源你的一颗心。心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又改变了你的世界。

  最后,你拥有这样一颗心,就叫信仰,而且叫正信。一个拥有正信的人,一个拥有正信的企业,才是根本的长生之道,长盛之泉。至于智慧、福报、人才等等,都不成问题,因为,一个拥有正信的人,才算真正的智慧,才是长久的福报,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