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
大家好。
我们今天,就从四个方面对禅修进行进一步的观想。也就是用佛教中常说的“四念处”加以观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我们常说,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念处与八正道。狭义的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它并不纯粹旨在修定,而是说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四颠倒是指世间不正确的四种识见,即:常、乐、我、净,认为“我”是恒常的、欢乐的、洁净的。所以,人们常把“四念处”定义为:第一,以身念处,观身不净。第二,以受念处,观受是苦。第三,以心念处,观心无常。第四,以法念处,观法无我。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以达到破除我们所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惧,就能够达到心无挂碍的“空”的状态。
实际上,这样的定义还是把“四念处”狭隘化了。仅仅观照到这些只是到达了形而上学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一、身念处:以彼正念,观身如身
观身时,你的观照对象就是你的身,净与不净,都应当得到辩证的观想。当观身时,我们可以观想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可以观想我们的皮肤,可以观想我们的血液,甚至是我们进食以后身体的消化过程,走路时身体的情态,与他人交流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等等。
“身念处”,就是要求我们去观想自己的身体。今天热了或是冷了,甚至是你在洗碗时清澈的水流淌过你的指尖的微妙感受,都需要你用“身念处”,观身如身。有时我在洗澡,我就在观想,我的身体现在是完好的,但是等到老了以后,皮肤就慢慢地皱起来、失去弹性,再接下去,我们就会死去。死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就会腐烂、发臭、流脓,被虫子所吞噬。在这样的变异过程中,就会变成一堆白骨,而后白骨又被风化,回归到宇宙之中。我们时常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觉得时间还很长久,但是又有多少时间是属于你的呢?
你们有没有想过,门口的每一个坟墓中所躺着的,都是曾经年轻过的、与我们一样的人呢?他们也曾经有使不完的力气,他们也曾经不相信死亡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然而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生命的真相。不断地生住异灭,公正地令人发指,而从来不曾停息。既然这是我们所无法逃避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能够做什么事情?
有很多人经常在我面前抱怨各种各样的事情,我就对他们说,每一个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你自己把他们吸引过来的,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都是你们的宿世因缘。如果你不能去加以面对,那么痛苦的只能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能够把这种抵触的情绪转换为接受时,很多的问题都自然会得到解决。
为什么你的内心总有那么多的抵触、不平衡,为什么总是对很多事情感到兴致索然?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觉知自己。我以前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特别不想去做哪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过程就会如坐针毡,时间似乎被无限拉长,而当我从心底接受了它时,这个过程很快便过去了。
我最近在上海交大上学时,每天都是连续上课,休息、吃饭的时间都非常短,像我这样的瘦人,坐在硬的椅子上就感到非常地不舒服,但是当我观照自己去接受、去挑战以后,正面的能量就被激发了出来,我竟然可以很快乐地接受整个上课的过程了。所以,问题就看你怎么去理解自己的生活;快乐与否,完全都是你自己的决定。
因此,“四念处”中第一就是要感觉你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身体从上到下、从外到里进行观照,观察它的功能,观察它的运行。当自己能够观照自己的身体时,你就开始能够认识你自己,然后在这种觉知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我们要学会赞美自己的身体,让每一个细胞都健康地活着,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向着我们所设想的方向去运行。
二、受念处:以无量智,观受如受
第二,是“受念处”。受包括了四个方面:喜受、乐受、苦受、舍受。在观察完自己的身体之后,第二步,我们就要开始观察自己的感受。什么是观察自己的感受呢?就是观察我苦时、乐时、喜时、悲时、凝神静虑时,分别会怎样。
佛陀说,我们在世上,一切都是苦的。但是我们常常不能感觉自己的痛苦的,认为自己健康,年轻,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困了有床睡,冷了有衣穿,一点儿也不痛苦,甚至是心想事成。而实际上,你饿了、渴了、冷了就是痛苦,只是当这样的痛苦得到暂时地解决以后,你会很快忘记之前的痛苦。生命总是在不断循环,我们健康,而后病了;我们饱足,而后饿了;我们添衣,而后热了。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产生需求,而后满足需求,在痛苦与暂时的不痛苦之间徘徊游移,直到最终,死亡的痛苦来临,这个痛苦我们无法得到解决,而后你的一切静止终了。这样的过程,不是痛苦的又是什么呢?至多,这个世界是苦乐无常的,我们相对地感到暂时的快乐,但随即又被新的痛苦所湮没。
那么,我们的心喜欢什么样的状态,又排斥什么样的状态呢?他们有没有观照过自己内心流动的过程呢?这世间的很多事情,无不是依靠自己的觉知去观照与转换的。当你遇到逆境,如果你内心的能量是饱满的、丰足的,就能够去面对它;相反,忧郁的人即使在顺境中也会毫无感念。观受如受,你首先需要客观地了解你的感受、认知;随后,就要用正面的力量来对它进行置换。就比如,我们这次禅修有几个团队是公司派他们过来的,过来了以后,有的人觉得很开心,好像是旅行一样,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有的人就觉得很痛苦,觉得这里事事都有规矩,很不自在,条件也不如在家时舒服,于是整个过程,就是如坐针毡。这种痛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由你自己抵触的情绪带来的。
在人生的过程中,可能有80%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选择,正像佛陀所说的,人生从客观来讲,就是苦的。有好多事情,似乎是在环境的推动之中进行的,有些路非走不可。有很多很多问题,我们都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那么又有什么办法呢?接受它、面对它、解决它。
我经常说,只要你活着,就不要想你的身体是一成不变的,永远年轻、永远健康,这都是不可能的。空调吹多了就会感冒,太阳晒多了就会中暑,东西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等等。只要你活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当你结婚了,就应该想到可能会离婚,当你与人交往,他就有可能背叛你,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花儿凋零是因为它曾经开放,死亡是因为曾经活着。你如果不能客观地对待这些事,而是抱着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最后痛苦的只能是你自己。只有当我们明白了无常的规律,才能够非常智慧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是谁造成的呢?那些苦痛、挣扎真的是由客观事物、对象所造成的吗?它们只是引起感受的因,而感受如何无疑还是我们自己的心决定的。
前几天一个人告诉我,他最近什么事情都不顺遂。孩子开车跟别人撞了;公司被美国的客户骗走了300多万之后他还被困在了美国;他原来征来的一块地要被政府收回了,因为他闲置了好几年都没动过;他最近身体又不好。他认为,所有的坏事都在这一阶段爆发了。我说,你如果让这种抵触和抱怨在你的内心延续下去,那么还会有更多更多不顺心的事情将会乘以倍数地发生。因为我们情绪不好,就会带着这种情绪去面对对方,对方接收了这种情绪,又会辐射到你身上。而这种恶性循环的源头是谁?还是我们自己。如果说,我们能够及时用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把这种恶性循环斩杀掉,那么当新的一天开始时,你就会发现,原本的晦气已经减弱,慢慢消失。所以,你只要活着,就不要去希望什么东西都会按照你所期待的路去发展,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事物存在最基本的原理去运作它。就好像我希望家庭和睦,就用更多的精神来经营家庭,对长辈要孝顺,对伴侣要尊重。我昨天还向朋友提起什么是爱情?我认为就是深深的理解与无尽的包容。实际上,这个规律不仅仅适用于爱情,日常交往、团队建设都需要理解和包容。若不能理解对方,就会与对方产生矛盾与抵触;若不能尊重对方,你就会变得非常狭小和苛刻。你想想,在婚姻中的两个人,都是从不同的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都有不同的习惯与性格,必然会因差异而导致矛盾,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就会产生种种不和谐,最后最痛苦的还是你自己。我们与别人交往,总希望别人是付出的,而我是索取的,你说这个世界上有绝对如此的状态吗?可能刚开始他会迁就你、让着你,可是为什么要求他这样一辈子呢?所以我们就不要以追求完美的心去要求对方,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
在寺院的管理中,我没有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听我的话。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他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奴隶,如果你要求他什么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那么你最终会把自己累死。
所以我经常跟很多父母讲,教育孩子不是灌输,不是填鸭,而是要点燃他内在学习的兴趣。这首先要求他的内心是一堆柴火,而不是一堆石头。那么你们今天来这里是不是一堆柴火?如果是,我一句话可能就把你点燃,反之,千言万语,也没有任何效果。学习就是这样,要让自己的心敞开,变成柴火的状态,随时随地都能够燃烧。
这个世界是渊面奇黑还是光明无量,都要依靠你自己的心去进行转换和了悟。正好像诗人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内心喜乐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想到逆境后的曙光。
所以,世界上的喜受、乐受、苦受、舍受都是交替存在的,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无常的世界,就好像一个人被吊起来打,吊着的时候,他觉得好痛,于是说,还是打我吧;而被打的时候,又觉得还是吊起来好。那么究竟是吊起来好,还是被打好呢?其实都是痛苦的。但这就是生活啊。生活的本质怎么样对你而言重要吗?重要的应该是如何面对。
很多女孩子认为自己长得漂亮,就像找个有钱人嫁了。实际上,这是很错误的一种做法。他如果今天是因为你漂亮而娶了你,那么他日他看到更漂亮的,就会抛弃你去找那个人。这个时候,痛苦的不还是你自己吗?所以不管你长得是否漂亮,都要学会自食其力,学会自己去面对很多事情。
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情都值得思考。我们第一要学会读书,第二要不断地从身边的人身上去学习,第三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后要学会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从自己所画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这时,你对于世界的认识、人生的格局才会有质的变化。否则,我们就将沦于自己感官的奴隶,沉醉在在声色犬马之中无法自拔。有的人会嗜酒,有的人喜欢赌博,有的人喜欢去舞厅,这都是因为你人生的格局还没有打开,你就被自己的感官所奴役。
以上的讲述也就告诉了我们,对身体和感受的观照是禅修中最为基本的东西,我们只有认清了它们的种种,才算是要开始认清一个无分别的、真正的自我。
三、心念处:澄怀善觉,观心如心
大家来禅修,应当要明白,禅是靠修出来的,而不是靠听出来、看出来的,所以大家在听课时不要有拘束,不要规定自己要记录些什么,那些对你真正受用的东西,是不必记录而自然会印刻在你的脑海之中的。我们所说的“觉知”,就是用心去顿觉,而不需要用六根来进行强行地记忆,一切法皆会在长久的积累、反复的思索以后,在一如无法的空境之中自然萌发。那个时候,你就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回归正题,心念处所说的“观心如心”也就是要让自己如实地去觉察自己心中的运动、变化,客观地去承认它,然后坦然地面对它。
很多情况下,我们使劲地要让自己专注,可就是难以专注,往往在纷飞的想象之中丢失了专注的种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内心之中去体察自己呢?禅修就要求我们要走过以下三步:“去恶——修专注——觉知”。
去恶就是要我们首先去捐弃一些不好的念头,限制我们发展的负面情绪。之所以要捐弃它们,是因为这些“短板”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处处碰壁。如果我们不能去捐弃它们,那么很多事情就很难达成。如果我们希望要诸事顺遂,就要从自己的思想、性格上去修正。当我们自己的业绩上不去时,有的人会选择去抱怨团队不好、市场不景气、老板的分配不公正等等,那你为什么就不能够从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呢?我们的心念常常就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任凭妄想纷飞,负面的与正面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如果负面的情绪超过了正面的情绪,他就会失败;反之,他才有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就要学会去培养和营造更多正面的情绪。
一次,一个企业家对我们说,如果一个人要成功,他的身上一定会有一些常人所不具有的特点。或者是韧性,或者是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或者是他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等。
我们这里有一个居士前段时间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开始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严重。我就问她,你平时的性格、生活起居习惯怎么样?她告诉我说,她的脾气非常暴躁,白天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负面的情绪,晚上回到家如果她的先生哪里做得不对,她就会爆发。平时每天都要接送孩子,还要上班、装修,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就是这些积累下来的负面的东西,激活了她身上的癌细胞。当现代人得了绝症时,总是抱怨空气不好、水不好、环境不好,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得病,你却得病了呢?就是因为你身上的环境刚好和外界那些不好的环境处于同一个频道,于是就会得病。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调节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看待问题的方法。因为决定我们身体的内因就是自己的心念,你的心会决定很多东西。一个人之所以会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影响和感动别人,就是因为他有一颗非常博大和积极的心。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可以随意糟蹋自己,你要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的打扮、你的言谈、你的行为,都能让别人明白你是什么品牌,有多少价值。如果我今天让你扫地,你都扫得一塌糊涂,那么下一次有更重要的事情我绝对不敢委任你去做。如果你注意自己的仪表,总是邋里邋遢,那我让你去管理一个办公室,你八成会管得一片狼藉。如果一个人讲话都没有条理,他所办的事情,也会不成样子。所以如果你不能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内涵,那么以后就不是别人不能欣赏你,而是你自己糟蹋了你自己。
我们都会知道哪个品牌它象征着什么,穿上它,能够得到多少认同感,这就是品牌文化的外在表征。那么当你走出来的时候,你给别人的感觉是什么呢?你给人的感觉就会影响你这个品牌。
上次我到杭州去吃饭时,遇到了瑞士银行亚洲分行的行长。他说,他的很多朋友不断地会给他推荐一些新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他周围的朋友会如此认可他呢?如果他不断地做出损害别人的事,别人还会帮助他吗?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你怎么样起心动念,怎么样对待别人,怎么样行事做人,你的未来就会向着你所想的、所做的方向发展。你不要认为很多事情可以侥幸,不会有侥幸的。所以,要求我们要向着善的方面去起心动念。
我们的心念其实很无常,此念升起,彼念消失;再起一念,前念却又不复了。因此才说“观心无常”。我们的心念就像是山间的瀑布,看起来是完整的一片,但实际上却是前一滴水还没有流入深潭,第二滴又流出了,它们并不相关,不断地处在变化之中。又比如我们看到头上的灯,它似乎一直都亮着,但实际上,却是在快速地闪烁着的。再比如电影中的奔马,它似乎是在无间断地奔跑,而事实却是它一帧一帧地从静止演化为运动。心理时间看上去是绵延的,而实际上却处在无数个静止的变化当中。这就是心念无常的原因。
我们的心念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进而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说,我们动了什么样的念头,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如果你想要未来怎样,现在所起的念头就必须要是正念。我们常常想菩萨许愿,许的愿望都是正面的,这个念就容易实现。
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一项卑微的工作,倒垃圾、扫地或是看门。但问题在于你怎样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怎样理解生活。如果你没有高远的目标、没有计划,人生就会慢慢地陷落。我们要求人生要有规划,要动好的念头。
所以我们说,“观心如心”。
四、法念处:因缘无常,观法如法
最后来讲:“观法如法”。法是什么?法是规律,是原理,是事物存在的通似性原则。法让我们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相聚而存在,因缘离散而消失。我们身体健康,就是因为具备了健康的条件;我们把事情做成,就是因为有做成的因缘和条件。每一样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因为众缘和合而产生的。就好像我们自己都认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个世界很重要;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存在是依托于许许多多的东西的。我们要有人种粮食、要有人做衣服、要有人提供水、要有人抚养、有人教育、有人理发,等等等等,方能生存。我们需要很多很多人来帮助和供养,所以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国家,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众生。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少做很多事情。
当我们不能感恩时,我们就是孤立的。我们不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是众缘和合而成的存在,这种观念多么狭隘。我们如果要活得健康,可能甚至要去感恩外面的花草、蝴蝶。蝴蝶帮助花朵传播花粉,鸟儿帮助衔取种子,因此我们对于这些,都要感恩。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成为这世界的恩主的必然的,是唯一的,我们从来都是依仗着万物的不息而暂时生存着,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一定要记得感谢身边每一个有缘的人,包括父母、朋友、同事、小贩等等。他们每做一件事情,即使不是直接地对我们有好处,也会带来间接的裨益。当你学会感谢一切,你的心就会有爱,就会柔软,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阳光的,每个人都是在服务,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是在服务。反之,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欠你的,那你的心态就会很不平,你活着就会很难受,久而久之,心态就会很畸形。所以,人生的快乐与否完全是自己看待问题的轨迹决定的。
如果能够明白世间的“法”,也就是事物的运行规律、特性,你就会知道一切都只是“人走人道,鬼走鬼道”而已。可能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能够明白关于一幢房子怎样建成的原理,后来经过思考,你渐渐地就能推演开去,明白许多许多具象的、抽象的道理。所谓事物共通的原理也就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它们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都是在迁流变化之中的。我们现在健康,不可能永远健康;我们现在幸福,不可能永远幸福;我们现在有工作,不可能永远有工作。这告诉我们“无常”的道理。当有缘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地珍惜;没有缘分的时候,也不要痛苦、憎恨。就像徐志摩所说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是达观,就是一种禅的境界。
我们总是习惯问为什么,总是与别人在比较、计较,总是把目光聚焦在他人身上,却很少去观照我们自己。这就是由于我们对于“法”的不理解。我们总是看到明星风光无限的一面,总是看到企业家指点江山的意气,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与艰辛。所以,如果你能够了悟“法”,就能够看透一切;如果你能够按照“法”来实践,就能够洒脱地活着,就能够成为一个智者。
所以,我们的人生不是取决于别人,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再加上我们的思考力、学习力、行动力、坚持力,就能做到圆满的境界。我们人生当中要有偶像,要有目标,要有规划。而禅修,就是静下来,好好地观照自己,面对自己,反思自己,好好想一想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好好地规划一下我的人生要做什么,发正念,行正道,做一个正直的智者。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