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步红尘 第十四集
[ 88.08.06华视播出 ]
心经常保持平静,如一潭止水一般,
动也如是、静也如是,有这样的定力,
才真正称得上定慧等持。
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一切都是不究竟的
【生活小故事】:挑战
【 惟觉谈禅 】:定慧双修
问题一
光说不练是许多人都会犯的毛病。道理人人会说,但是真正要实践时,却不容易做到。请教老和尚:当我们听闻了许多佛法的道理后,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力行实践呢?
老和尚开示:
修行贵在实践,而且要定慧双修、定慧等持。定力和智慧都要靠平时养成,平时没有熏修,遇到境界时就不容易产生定力和智慧。有定力、有智慧的人,心清净而不迷糊,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观察清楚,做事就不容易犯错。否则,就会歧路亡羊,事倍功半。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一位郁头蓝弗仙人,在深山中打坐用功,修到四禅八定。因为定力启发了五种神通,其中之一为神足通,可以在天上飞翔。郁头蓝弗仙人天天都从山上飞到皇宫里,接受皇帝的供养。皇妃看到仙人仙风道骨的模样,逐渐地心中就生起了好感。有一次,在供养之后,皇妃以最恭敬的接足礼来顶礼仙人。礼拜时,皇妃看到仙人的脚,觉得很可爱,于是就用手去摸了一下。仙人看到皇妃美丽的模样,也动了凡心,这一动心,定力就散了,神通也消失了,飞也飞不起来,只好走路回家。
郁头蓝弗仙人,觉得很惭愧,自己虽然修道数十年,却在一剎那之间,定力顿失,神通也没了。于是他又发愿,重新来过,再修四禅八定。当他走进山林里面准备打坐时,听到树上雀鸟的叫声,觉得很吵杂、很讨厌,他就离开山林,想到恒河边去静坐。到了河边,刚坐下来,又听到河水里面鱼群跳来跳去的声音,扰人清修。他又离开河边,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没有树、没有水、没有鸟、也没有鱼的山谷,仙人在山谷中慢慢修练,由于他的恒心与毅力,终于又修成了四禅八定。
修到四禅八定之后不久,他就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天寿八万大劫。可是天寿享尽之后,他却堕入畜牲道,变成一只狐狸。为什么呢?因为仙人在修到四禅八定之前,听到鸟声、鱼声的干扰,当时他心中起了恶念:「这些鱼群、鸟群专门来和我作对,真讨厌!将来一定要把你们赶尽杀绝。」由于这个恶念,当天福享尽、定力散失后,就变成狐狸,专门吃鸟和鱼。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虽然仙人修定证得神通,但是因为一念不觉,贪爱心起,定力、神通也就没有了。事后虽然又发愿修定,并且得定生天,可是天寿尽时,过去的恶业仍然会现前,仍然会从天上堕入畜牲道。因此,除了修定之外,一定还要修慧。有了智慧,就能时时反照,漏尽心中的烦恼,令身心清凉,真正能够超凡入圣,获得解脱。
问题二
古人说:「十字街头好打坐。」请教老和尚: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禅定功夫呢?
老和尚开示:
打坐不一定要在禅堂或在深山里面;在人多热闹的地方,心也要不散乱、不颠倒,这就是所谓的「十字街头好打坐」。心经常保持平静,如一潭止水一般,动也如是、静也如是,有这样的定力,才真正称得上定慧等持。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一切都是不究竟的。
从前有一位佛海禅师在山上打坐,禅定功夫很深。有一天,梁武帝看到这座山的气势雄伟,而且,当其他的山头都是大雪封顶的时候,这座山却连一点雪痕都没有。于是梁武帝就请教他的师父志公禅师:「师父,这座山为什么一点雪都没有,而其余的山都是白雪盖顶呢?」志公禅师回答说:「因为这山中有位大修行人在岩洞里打坐,所以积雪都融化了。」梁武帝听说山上有禅定功夫这么高深的修行人,就派随从侍卫去迎请佛海禅师到皇宫里接受供养,并且和志公禅师平起平坐。
这天,梁武帝问志公禅师:「佛海禅师的定力如何?」志公回答:「佛海禅师的定力功夫很高,但仍有无明在。」武帝觉得奇怪,定力高深的人为什么还有无明呢?志公知道武帝心中的疑惑,就对武帝说:「不信您可以试试。从明天起,将他的菜减少几样,而且以普通的菜饭来供养,看看他反应如何?」
第二天,佛海禅师和武帝、志公禅师一起用斋。佛海禅师看到自己的菜比其他人的差,心中就生起了无明。靠着定力,还有一些反照能力,就告诉自己:「自己是个修行人,怎么能为了饭菜而生气呢?」于是暂时将脾气压了下去,一餐、二餐都是这样忍耐过去。
梁武帝看到佛海禅师对于供养的差别,心无所动,很赞叹,但是仍想再试一试。于是隔天,武帝广设斋食,供养僧众。用斋完毕后,武帝又派宫女以珍品供养志公和佛海禅师,并交待宫女将较好的东西供养志公,较差的供养佛海。这个时候,佛海禅师再也忍不住了,心想:「皇帝瞧不起我也就罢了,现在连宫女都瞧不起我。」多日来的怒火一举而发。
这个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修行除了修定之外,还要时时起觉照,平常就要反照自心,这就是修慧,以智慧力来漏除烦恼。定慧等持,才能达到「十字街头好打坐」的功夫,即使身处闹市也不起烦恼,动、静、顺、逆等境界现前时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定,才能证到无上菩提,才能超凡入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