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经6-1:菩萨四错谬
宝积经第6-1集
主讲:普献法师
接着我们就来讲菩萨的行相里面,来辨明菩萨的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迦叶!是为菩萨四谬。】
正道,这是讲到我们怎么样认识真正的菩萨。先来讲到菩萨的四种错谬、荒谬。
第一「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一个人还没有成就信心,但是我们错认了,以为这个人已经建立信根,对三宝已经有信心了。「与之同意」就是说,你认同某某人已经是信心成就的人,那么既然他已经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有成就了,你就不想再为他说法,启发他、增进他的信心,这个就是失去了一个机会。
因为不了解众生的根器,他根本就是对三宝都还没有信心,所以应该要去加强他的信心,让他对三宝产生信心才对的。如果你误认为他已经是成就的人了,他就丧失了这个机会。这个就是智慧不够,不了解众生的根器、不了解众生的需要,这是菩萨的一个荒谬的地方。
第二个「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就是说菩萨不知道众生的根器,这众生根器很浅,你跟他讲很深很深的道理——缘起性空、如幻如梦,这个众生听到这些法以后,反而执着这个空,否定因果了,那么就完了。
众生的根器,我们要了解他是深还是浅,他是已经相信佛法了呢,还是从来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是初初信佛学佛的,一定要从深信三宝、深信三世因果这个地方来下手。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的话,一下子说诸法皆空、无我,那众生马上就会变成邪知邪见了。
所以学佛的两个层次,就是先得「法住智」再得「涅槃智」。第一个是得到「法住智」,就是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法僧三宝、以及佛陀所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都深信。这些都深信以后,才能够去接受、了解无常无我的道理,叫做「涅槃智」。如果没有法住智的基础,我们一下子对无常无我来了解,没有打好基础,很容易变成执着空,那么糟糕了,不相信因果了,什么善恶因果、业报轮回什么都不相信了,一切都是空了,就会造成众生堕落。所以了解众生的根器是非常重要的。
众生来听经闻法,我们讲经说法的人必须了解众生内心准备好了没有。比如说一个道场在讲经说法之前,如果有人大声的喧嚷讲闲话,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来讲经的话,就不适宜了。一定要众生的心静下来了,有接受的心、有探讨的心、研究的心,准备好的时候,这个样子才能对机说法。如果众生完全都没有准备,心很乱,这个不适当的场合,出家人就是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众生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去讲再好的法,他都难以接受,也不能得到受用的。
第三个「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我们讲的这个大乘、小乘,不是说哪一部经是大乘经、哪一部经是小乘经,不是这样子的。所谓大乘、小乘,也就是我们研究者、我们学佛者的心态。以我的浅见,所有的经都值得我们来读,只要是跟三法印相应的经都值得我们读。只是我们发心不同。
如果我们研究经典只单单为了我个人的烦恼、个人的生死、个人的轮回,一切都是基于个人而修学的话,读什么经都称为是小乘。如果我们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我们修学一切佛法、修学一切善法,都是为了众生、为了三宝的延续,那么读什么经都变成大乘经。为什么呢发大心、发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发大悲心、发利益众生的心。有了这些心,一切的经典都是称为大乘。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一辆小小的脚踏车只能载一个人,如果大一点的摩托车可以载两个人了,再大一点轿车可以载四个人了,然后再大一点的旅行车载了五六个人、七八个人,大的巴士就可以载二三十个人、四十个人,那么火车的话,几百个人了。所以越好的车辆体积越大,可以载更多的人,这个叫车乘。
我们信佛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这个心有多大、愿有多大,那么福报就有多大。
我们讲到「乐大乘者为赞小乘」,也就是菩萨错谬的地方。这一个人本来就有大乘根器,为众生服务、为利益众生而修学一切佛法,但是我们跟他讲什么呢?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赶紧个人生死要了一了百了,修到最后就是我执断了。我执断了以后不再出现生命了,这个生命的动力没有了;我执一断以后,没有办法再去投胎转世了。我执断掉了以后,最少就是证到初果,要不然就二果,或者是不返果(就是三果)。所以阿罗汉就叫什么呢?无生,不再有生命出现的现象。
因为有些人认为出现生命是很痛苦的,出现生命就有老病死种种的麻烦,然后跟别人产生了瓜葛,认为出现生命是问题多多的,就不敢再出现生命了。因为出现生命是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以这种心态来信佛学佛,我们就是称为发厌离心,厌离这个人身、厌离这个人群。
但是佛陀来到世间所示现给我们的,不是这样子的。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有父母恩、众生的恩、国家的恩、三宝的恩,这些恩如果不报的话呢,我们就变成了负债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多生多劫来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同学,也是未来的佛菩萨。这些父母兄弟姊妹生生世世都长养我的这个肉身,增长我的知识。
父母养育、师长开导,这些对我都有恩,如果我就这么一走了之,就这样置之不理的话,说不过去。个人是算成功的,但是以佛来到这个人间的真义来看的话,是不对的。所以要发菩提心、发大乘心、发大悲心;这样子所有的经典都称为大乘。
但是我们讲修大乘,并不是说捡几本大乘经念一念就好了。所有佛说的经,无论大乘小乘都是要研究,因为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因为经典没有大乘小乘,是我们的发心有大心小心。发小心就专为自己而修行,发大心就是为一切众生而修学一切善法。在利益众生当中,来完成自己生命的圆成,所以是利他当中完成自利。
就像我们有两只脚,两只脚走起路来就稳当了,那如果是只有一只脚,怎么跳也跳不远。所以学习佛法的人到底要先自利还是利他?我们要知道就像左脚或者右脚,绝对不能用单脚来跳,是左右互为增上,左脚踏出右脚才能够往前踏,因为右脚往前一踏,左脚才能往前跑,所以是互为增上的。
我们有利他的心,就想怎么才能去利益众生,最起码自己的身心要好好打理。为了利他,就必须自己好好的打理自己的身心。就像我们要劝一个人不抽烟,起码自己也不要抽烟。你劝人家不喝酒,最起码自己不要喝酒。你劝人家不要赌博,最起码你自己不要赌博。所以「利他」是我们一个目标,还是要先自己打理。
但是,不是说自己完全打理好了,自己开悟了、成佛了,再回过头来度众生,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就像这个脚,你不能说用右脚跳跳跳,跳到一个目标再回来,再用左脚跳,不是这样子的,是左右互为增上。我们要成佛,必须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必须好好打理自己的身心;利益众生跟打理自己的身心是同行进行的。
当然在刚开始时,就是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深信因果、深信三宝、深信四谛,深信佛陀所说的法的确能够打理我的身心。我的身心打理好,自然众生也能够分享。所以不管是乐大乘、乐小乘,所有的佛所说的经我们都要去深入才能圆满。
现在我们台湾有种种的现象,有南传、有北传,南传的就说北传的经典是伪造的,后代人写的,这个就是丧失了经典这么好的道理,置之不读非常可惜。所以无论大乘经、小乘经,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这样才是圆满。如果我们只是把早期的经典来研究,而后期出现的经典不研究的话呢,那就是不圆满。
我们知道佛陀当时灭度以后,迦叶尊者是负责结集经典的,而迦叶尊者就是有这种倾向,着重在个人生死的解脱。以这种苦行出家的迦叶尊者来主持结集经典,必定会以个人解脱生死烦恼为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可以从初期的经典发现到这个迹象,就是对生命的否定,灰色的人生观非常非常的浓厚。
在某一个时空当中有它的特色,尤其是佛陀是反吠陀文明而出现的正觉宗教。因为最原始的佛教之前,就有这种吠陀婆罗门的思想、奥义书的思想。奥义书的思想,是以祭祀万能,认为祭祀是万能的,所有的问题可以透过祭拜来解决问题。那么宇宙间有一个创造主,是梵或者是什么,只要对创造主恭敬信顺,然后用祭拜,就解决生灭的问题了。
那么佛陀出现来到这个世间,告诉我们一个正觉的方法:我们一切问题是来自执我见,只要对我执我见用戒定慧去看透它,生死就不再出现了,烦恼就没有了,轮回的事情也解决了。这个是佛陀带给我们人类最初最初的福音,叫做正觉。
可是这种否定人生、修解脱道的,在这个时代会被认为是消极、厌世、逃避,所以不能畅谈佛陀的本怀。佛陀来到世间的本义就是要拯救全人类,所有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所有众生都是佛陀所关心的对象。如果我们只仅仅的去注意自己个人生死、个人烦恼、个人轮回问题,而不去注意一切众生的话呢,这个不是佛陀来到人间的真正目的。
所以后来有大乘经的出现,就是以修六波罗密、发菩提心,这个就称为大乘。就像一部大的车子,开车子的人不但是自己开,又载了许许多多的人,一起走向觉悟的彼岸。就像心经所说的:「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走呀!走呀!大家一起去吧!去什么地方呢?走向觉悟的地方了。
就像我们开一部大车子,跟大家一起迈向觉悟的菩提大道,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掌握了佛陀出世的本怀。否则的话,如果我们太为个人而用心的话,佛法慢慢就会没落下来。
第四点「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这个是讲到行菩萨道的人通常以财施、法施、无畏施,我们众生老是喜欢分别,怎么去分别呢?那一个有德有学、持戒庄严,我们去供养他;那么有些没有持戒甚至做坏事的,我们就放弃他。那么这样子的话,不好的人会愈来愈坏,好的人当然接受许许多多的供养,有的时候也影响了道心。
所以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不管是好人坏人,都要用慈悲心、智慧心来供养,引导他走向善的、光明的。如果我们对坏人、不好的人,我们放弃他,这个是失去了菩萨度化众生的菩提心。所以《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对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这个才是真正发菩提心、广度众生的菩萨。
如果我们以差别心,认为这个是好人、这个是坏人,好人我们恭敬供养,不好的人我们就失望、放弃、甚至轻慢,这样子坏的人就没有机会走向善的、光明的机会。所以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说,如果单单来供养持戒庄严的人,而不予恶人的话,那是菩萨的荒谬错误。
以上是菩萨的四种错谬,问题就是我们不能适应根机、不知道众生的根器、以及我们不能平等而有所偏爱,这个就会造成菩萨的错误了。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