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 醒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而引发向往美好的世界,是应该的,也是一切人类内在自觉所共有的。透视现实的痛苦与残缺,不断地批判、超越现实,从内在自觉所产生的对美好生活与世界的追求,是净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净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想与核心,不仅包括往生净土,更强调净化国土。但是,一味强调往生净土,而不重视现世人生的净化与提升,这其实离佛陀设立净土法门的本意甚远。
一、净土的存在根据
净土是佛陀所开示的法门,这是从佛陀大悲与智慧海中流露出来的意趣。作为凡夫的我们,因为受烦恼情识的限制,只能看见“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经验世界的种种染污,往往容易对净土的存在生起怀疑。而且,对于自己凡胎肉眼所未见的净土,很难生起信心。因此,诸佛慈悲,为众生宣说净土的种种状况;祖师大德通过自己的精进修行,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得到一些有关净土的信息。
第一,自佛陀的圣言量中知有净土的存在。佛陀在《阿弥陀经》中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佛陀是圣人,他所讲的话一定不会错。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名“广长舌相”,舌头伸出能盖住鼻子和脸。他能有此殊胜,因为他从不说谎话。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在宇宙中有一极乐世界,这话是绝对可以信赖的。
第二,历史上往生净土事迹知有净土的存在。 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及他弟弟编的《净土圣贤录》共有上、中、下三册,记载历代高僧大德修持净土法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及往生净土的事迹。例如最早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社念佛,就曾有三次亲见阿弥陀佛现身。唐朝善导大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阿弥陀佛,口出十道光明,所以被称为光明和尚。近代的印光大师,一生念阿弥陀佛,最后能预知时至。就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净土的人也很多。由往生种种瑞相,可以推知净土的真实存在性。
第三,从科学证明确知净土的存在。就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而论,已知太阳系以外尚有其它星系,银河系外尚有其它银河系,宇宙是广大无垠的,实在超出以往人类的想象。可以肯定地说,地球世界以外,尚有很多其它世界。
二、人间净土的理想
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净土呢?我们要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能像药师如来的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弥勒净土一样,不论是哪一样净土,我们总要使人间也成为一个净土,我们如何建设人间的净土呢?
第一、要有美好的环境--这美好的环境,道路,如极乐世界一样的平坦;建筑房屋、树木花草,像极乐净土一样的整齐。环境非常干净,公共设施非常美好,社会中只有公益,没有公害;只有美好,没有脏乱。
第二、要有安全的居所--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安全的居所,没有坏人的侵犯迫害,没有台风、洪水、地震等天灾,邻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我们旅行很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面孔,听到的都是美好的音声,我们家庭的四周都是公园、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并且到处都是树木花草。
第三、要有善良的亲友--彷佛极乐世界一样,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的亲戚朋友都是正直高尚人士,不以金钱相结合,不以酒肉享乐相交往,大家以论道做朋友,以知识来做朋友,以修行来做朋友,我们以服务、喜舍、布施来做朋友。
第四、要有自由的生活--我们在家庭也好,在社会也好,在路上也好,都不感到有危险有迫害,三更半夜走在黑暗的陋巷中也没有危险。人人都有自由,也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政治,人人有自由参与的权利;商业,人人有自由经营的权利;正当的娱乐活动,大家都可以自由参加。尊重别人的自由,就是尊重自己的自由。
第五、要有净化的感情--人又称为有情众生,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从情爱而来,感情是少不了的。可是感情最容易被污染,像盲人瞎马,我们必需以智慧来净化感情,以慈悲来引导感情。要实现生活中的净土,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心理。如果我们的心不改,每天在贪、瞋、痴里打转,走遍天下,即使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也不是我们的净土。
三、人间净土的实现
建设人间净土,近代大德以《维摩诘经》的一句话作为根据,即“若菩萨戒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且,包括佛教界所提倡的“心灵环保”都是以此为依据。但是,《维摩诘经》提出十七种净土之行,这才是建设人间净土所应成就的净土行。下面,我们依这十七种净土行分成几点,提出实现人间净土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菩提心、良心、深心、精进,这说明实现人间净土是大乘菩萨的宏愿、功德。成就人间净土,这是菩萨为了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生起的愿心;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能够不辞辛劳,修习种种功德事业。在这现实的社会,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不必认为可耻;工作卑微,不要以为自己下贱;艰难困苦,也不必视为挫折失败;事业顺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过分志得意满;我们为人服务,度化众生,也不要认为是负担麻烦。心中有了勤奋的愿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会越来越深,净土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在的佛教界,不管出世或入世,各有两种现象:讲入世的人,有的太过于入世,整天在名利上讨生活,在人情上攀缘,这种人太过世俗化,离佛道已远。另一种人虽有慈心悲愿,却没有智慧远见去思考佛教深层的前途问题,因此只是胡搞活动,不能真正把握佛教的何去何从。讲出世的人,一种太过于出世,只知赶快参禅悟道、念佛往生,把众生丢在一边,这种人是藉修行而自修,与佛教的人间性格背道而驰。另一种人口口声声清净无为、无欲无贪,其实心怀嫉妒、自我标榜,这种人只是藉修行之名而懒惰,实是佛教中的焦芽败种。
现代的佛教徒,在复兴佛教、普济群生的前提下,我们应以观音的慈悲,给众生方便,为众生服务;以文殊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出迷途,获得光明;以地藏的愿力,使佛法进入每个家庭里,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以普贤的功行,契理契机,随顺众生,行难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萨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萨的形相示现,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的僧相。看起来,现代佛教今后还要靠在家信徒,以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建设现代佛教会比较容易些。
第二,布施。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韩国、日本等地,能在当地社会普遍被接受,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教能注重资生的贡献,利众的事业,帮忙解决民生问题。佛陀时代,信徒纷纷供养精舍给佛陀,作为弘法利生之用。在《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中,佛陀谆谆告诫仁君治国之道,其中一项是:“让人民资具充足,不虞匮乏。”经中描述极乐净土或东方琉璃净土,都是生活自在,衣食无虑,民生富庶,物质随心所欲,人民在安乐的环境中修学办道。由此可见,佛教是非常重视资生用具与社会事业的完备,这也是建设人间净土所必须的。
只要能对国计民生、对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幸福快乐生活有所增加的事业,佛教徒都应该去做,这叫做普济群生。现代佛教所需要的,必定是合乎现代大众所需要的;现代大众所不需要的,应该是现代佛教所不取的。建设人间净土,要求佛弟子能够做种种利生事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第三,忍辱。成就人间净土,这是一种菩萨道的行为,也是一条艰难、痛苦的道路,需要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以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有一首偈语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低了头,就能看见水中天;退了步,就能把秧插满田,这实在是耐人寻味的话。
第四,禅定、智慧。禅心,是清净自在而无所挂碍的净土。把我们自己安住在“禅”的里面,禅就是我的净土。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社会给予我们各种人情世故的束缚,种种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安住在禅心里面,不从我们的内心求解脱,不从心理上去建設淨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要想实现净土,还要有智慧、灵巧。用智慧、灵巧来生活,地狱都是他的净土;没有智慧灵巧,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东风吹东边倒,西风吹西边倒。我们生活在世间,无论养育儿女或是教导学生,都必须训练他们学习智慧灵巧,才能创造人间净土。
第五,自守戒行,不讥被缺。作为一个佛教徒,目的在于运用佛法净化身心。佛法的具体内容,便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从释尊于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开始宣讲八正道及四圣谛,便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另一种表现法。所谓修道,即是实践八正道、体验四圣谛。修道的目的是在于除却一切苦难的折磨,获得解脱安乐的幸福。八正道是修行的条件和方法,四圣谛是流转生死及出离生死的原理原则。必须照著去做,才能如愿幸福。也就是说,为了离苦得乐,化污秽的身口意三类行为,成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就必须遵守修行规则的约束。佛制戒律,不仅是为使佛教徒适应所处时空环境的风土人情,以及社团的公约、国家的法令,更进一步是为促成每一个人身口意的净化,并且保障这三种行为的不断净化,也用此净化的功能,奉献给他人、影响到他人,以达成由净化个人而净化社会、净化国家的目的。也就是说,营造人间净土,必须要从行为的净化开始,要想净化人的行为,必须遵守佛的戒律。
第六,十善法、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五戒十善就是人间的佛教,实行五戒十善就是净化人间净土。其实十善也是五戒的再扩大。比方说,身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修持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修持不贪、不瞋、不邪见。有了邪见,思想错误,自害害人,一生都痛苦不堪。不邪见,佛教称为慧学,最终的目标就是在启发自性智慧,破除邪见。
佛教有喜乐的性格,有欢喜的精神,所谓喜无量、悲无量,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讲苦,是让我们认识苦的实相。“苦”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来解脱苦恼,得到欢喜,才是佛陀说苦谛的真正用心。佛说诸行无常,无常很好,无常可以变幻,坏的可以变好;不幸的命运,因为无常,它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另有生机;因为无常,所以命运不是定型的。我们如何来散布欢喜的种子,让举世之间都能得到佛法,大家都在幸福美满欢喜中过日子。
有时候,物质上的生活这么丰富,经济成长,一切繁荣,也不一定能解决人的痛苦。金钱多、物质多,带给人的烦恼也很多。佛法的欢喜,是要我们从法喜、从禅悦、从真理中去体会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安乐。如果我们民间的信仰,只是建立在贪的上面,向菩萨、一切神明要求贪取,要平安,要富贵,要家庭美满,要长寿,中奖券,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宗教层次,并不高尚。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献的,是牺牲的,是利众的。人间佛教的利他性格,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第七,具有无量方便。在群体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做人、做事,为社会为国家,都需要有无量的方便作为我们的净土。我们的佛法要洒脱,要高人一等,就要用超越的智慧,来看大乘方便法门。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们的净土。
第八,回向心。建设人间净土,就必须在这个世间从事种种利生事业,因此就需要我们具有一颗回向心,能够将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祈愿人间净土早日实现。
佛法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林立繁多,但是,无论是禅宗、净土宗,还是般若中观,都可以作为我们建设人间净土的指导。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获得现在身心的自在,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快捷方式。对于现代家庭、对于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假如你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佛教的思想。
人间净土是过着一种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质、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内的世界;有前面的世界,也有回头的世界。不是盲从,一味往前冲,冲得头破血流,也要懂得回头是岸。人间佛教有拥有的,也有空无的;有群居的,也有独处的。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调和起来,使人间成为最美好的生活。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身心永久的故乡;涅槃解脱是我们安乐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炼、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净化我们的现世生活,使它成为美满、幸福、快乐、光明的归宿,能够如此,这个归宿必定是我们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园。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