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佛说,善知识有二种:一是善知识,二是大善知识。
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一能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即无恶言、多善语,心里怀柔,性情平和;办事无恶作、多善行,戒法一体为精,戒行同一为专;一切言语造作,如法慈行,符合律仪。
二能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即于名无贪著,于闻无妒嫉,于利无爱取,于人无恋求;是一切恩怨情仇、名利财物,身都不贪著,心也无染著。
三能心行平等、意无憎爱。即于顺逆心无分别,行平等慈;顺缘无爱,逆缘无憎。知众生相由业转,见众生性一体同悲;觉诸法中空无性我。为弘法利生,什么财物都可以舍去,又没有大、小、高、低之分,都一样对待;顺缘人请法不多说,逆缘人请法也不少说。
四能有大方便、自度度人。即依佛善法,依大善缘;证悟自度,方便度人;观人施教,讲法无碍;闻生欢喜,行得满足。
五能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即观察根基,施教法门;把握全局,注重环节。如根器是个碗,给一碗水的量;若是个盆,给一大缸水,倒进去不都溢出来了吗?不是载法之器,难载大法。心量够时,一定要知佛法平等,只有根器不同。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要以平等心观察根基后,再依法度人。世间有大道理小道理,这个人有这个人的道理,这个僧团有这个僧团的道理,这个国家有这个国家的道理,这是一个法则,一个顺序,要遵从法理,不能妄想让太阳从西面升出来。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道理还要服从硬道理,硬道理还要服从天理,道理还要服从效果。总之,要能把握修行的全局,又要注重过程中的环节。
六能好心予人、不求果报。即善财予人,善法度人;无求缘果,无求回报。若人供养一百元钱,善知识会心里难受;还不如反供养人一千元钱,心里会好受,这是一种心态。好也这样,不好也这样,以内财、外财供养他人,而无求任何回报于己。
七能行门清净、无诸过失。即身守清规,心净无杂;戒无毁犯,德仪无失。过和失中间有个度,过这个度是失;过了这个度,有得即有失;得善失恶,得恶失善;善恶间杂,得失夹杂。若无诸过失,一切行作掌握在度内。
八能说法论义、皆合经义。即一切言说皆佛法,论经法义无执著。讲法不见得说得华丽,不一定照本宣科;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深奥的法理,用平常的论语道出具智慧的理义,说法论道皆与佛法暗合。不论老少,文化程度高低,一听就明白,这才是讲佛法。若把佛法说的高深莫测,还觉得自己已得佛法。那不是度人去了,那是传知识教去了,那是把佛法当学问去了,学问和佛法是两回事。
大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一能智慧出众、福德超群:即证悟得智慧,世智非智慧;慧德加福德,具足超群众。世智可以聪明研学得,智慧必须修证功德得;超凡入圣为出众,脱俗证道为超群。
二能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一切皆利众生,非善非恶;智通无量法门,慧达无量法相。天下事无非佛事,世间法皆是佛法;善恶缘无非因果,识自性皆是通达。
三能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即人眼明因缘,天目察善恶;载法为栋梁,自撑一片天。这是遵佛旨倒驾慈航来的住世菩萨,或者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承传佛的家业,担当佛法后来人。所以,我讲不要瞧不起身边的人,要尊重身边的人。一天中的一言一行言语造作,身边的人看得明明白白。若就看见阿弥陀佛了,其他众生都没瞧起,心不平等,能是行菩萨道的人吗!菩萨慈悲,心佛众生平等;若心性不够,能是人天眼目吗!这样行菩萨道的人,能承载佛法,教化一方。
四能替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即掌握衡量世间的佛法教体,带领并引导众生增长福慧。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静坐九年,传完法就走了;这就是佛门领袖,所讲的法至今还在流传;不是当了住持就是佛门领袖,那都是名相。而是讲的法论轰动当世佛教界,让未来世的众生都赞叹,受教法化。这样的人讲法,色究竟天以下的天王、天民都赞叹,这才是佛门领袖。
五能开正道门、塞邪魔路。即倡导正法住世,自己心行正法;只有这样才能把邪魔鬼秽、歪门邪道化解掉。正法开启正道门,正法能塞邪魔路。魔王出点难题、设点障碍;遇顺逆二境,不改初衷,魔考过关;魔王赞叹是个好对手,拜在手下不冤枉。若受点伤害就退回去了,魔王都不佩服,能出什么三界呀?魔王与菩萨是朋友,是对手上的朋友;魔王该魔就魔,菩萨该承受就承受。魔是职责,不魔就失职;要是不能承受,就不是菩萨,就这么个法理。
六能绍隆佛种、续慧联芳。即依佛心发无上意,广播隆兴菩提种;续佛慧命广大愿,祖祖联芳度众生。若受一佛之旨,等于受十方诸佛之旨;若承一菩萨愿力,等于承十方诸菩萨愿力。
七能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即得法得戒,传法授戒,传以心印心之道。不得以心印心之法,就不得以心印心之道。若要求以心印心之法,值遇不到修以心印心之道的人,能行吗?师父选徒弟得以心印心,才能续慧联芳;孝顺贤子,才能传授家业;否则,万贯家财必将散失殆尽。佛教也是这样,善知识一定要选以心印心之人。
八能大机大用、大愿大力。即与众生有大因缘,与佛法能堪任大用;有大愿承载佛法度众生,有大力延续佛种性不断绝。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