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慧律法师谈禅宗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4-01-17 10:45:03作者:大悲网

慧律法师谈禅宗的精髓

  慧律法师谈禅宗的精髓

  慧律法师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面分析禅宗的精髓,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至道无难,唯嫌捡择,但莫真爱,洞然明了。」解释一下,你要达到究竟的解脱之道并不困难,就怕你选择这个又择那个,选择那个又选择这个,只要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恨一个人,也不要去爱,就是执著任何一件事情,你清清楚楚,慢慢你就会知道本性是什么?

  「毫厘犹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修行如果亲近了善知识却弄错了,把本性弄错了,差一点点就天地之别,正确的知见可以悟道,差一点点的知见却会走错路。「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你想本性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不能因为顺境而产生欢喜,也不能因为逆境而产生烦恼,顺、逆都是一种自然,必定会发生的,只是迟跟早而已,迟会发生,早会发生,不一定的,只不是徒劳念境,你不了解本性是什么?以为跑到山上去静坐着就会开悟,那只是身体的休息不是见性,见性是妙用无穷,于动态中二十四个小时里面安祥自在。违顺相诤是为心病,我们的内在里面常常有人违背我,我就与他为敌,他就与我为敌。有人顺从我他就是我的好朋友。换句话说,内在里面存在着不是敌人就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叫做违顺相诤,是为心病。心里最大的病就是一下子是敌人一下子又是朋友,一下子顺境一下子逆境,内心里面错纵复杂,一直痛苦的挣扎,不能放下。

  「原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我们的本性就像太虚空一样这么大,本来也不欠缺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就是不增也不减。只是因为我们有执著,还有一直坏的东西想要舍掉,取跟舍,所以不如是因。所以没有办法如如不动,没有办法相应这个本性。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你不要追逐这一些缘起幻生幻灭的假相。勿住空忍,当你在忍耐的时候,你不能有忍耐的观念。这样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圣者。所以一种平怀泯然之境。你只要放松自己,放下一切观念性的东西,你自然就会除掉一切。但除妄想,放下妄想,莫作圣解,是一种平怀泯然之境,你只要把你的心安住在无所住,平淡的地方、平实的地方、平凡的地方,你慢慢的,妄想就会没有。所以说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为止两边宁止一种。就是你想要停止这个动,那个动停止的那个念头还是动,你想要停止这个妄想,那个那一念想要停止,哪个妄想也是动知道吗?希望你慢慢体会。说我现在在妄想,我动一个念头要把它停止,那个也是妄想。「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你想要止住它它就愈动得厉害,为止两边宁止一种。你就不入空不要然就入有,不入动就变成入静,不入正就入邪,还是两边,不能达到绝对的一种。所以一种不通两处施工。

  「前有莫有、从空背空。」你第一种弄不清楚了,你用两个方式把它产生更加的矛盾。你要除掉这个有就会被有所迷惑。你要从空去破除又执著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讲得太多考虑得太多反而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只要你不执著世间的文字语言,包括任何一个人谩骂你伤害你,语言用笔攻击你都要放下。「绝言绝虑,」绝虑,这是思想除掉那个妄想不要让它起心动念。「无处不通」,这个时候你所到之处统统是本性。

  「归根得止、随照适中,」你只要悟到这样放下,你不要认为有佛道可乘,这个就是根,放下就是佛道,佛道不必追求,放下就是,如果你继续追求一个佛道那还是执著,求法者无法可求。就是真正的佛法,知道吗?

  「须臾返照、顺境全空。」你在刹那之间好好的就回光返照。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前面的空你把它转变了,空本来是放下的东西,而你把空一直想要用空的思想去破除,因为这个念头就不是空,都是因为妄见。「不用求真」,你不必去求一个真实性的佛性,不必去求它。「唯须息见,」平息你这个见地。眼、耳、鼻、舌、身所产生的妄想,这个见你只要息掉不要求真,就是你不要一直追求。我要追求一个佛性,我要追求,我要追求……单单这个追求的心还是执著,但是不追求又不心静,求法、求法、求法……但是求法就是无法可求,求到无所求就是佛性。「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你只要停息你的错觉。

  「二见不住」,见跟不见统统放下,不要安住在相对立的见跟不见,取、舍、善、恶、好、坏、是、非、正、邪,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你不要去求,如果再追寻,再追就是挖肉成疮。古来高僧大德禅宗讲得很了不起,放下就是。禅就是放下,我追求这个禅,有追就失掉这个宁静的内在,求就变成挖肉成疮。这只手本来就很漂亮了,你看这手漂不漂亮?很白对不对?我现在要给它更好看一点,追求好看一点,用一只刀子一挖下去,把他美容变成不好看。你们看过那个土著没有?非洲那个土著,本来这个脸蛋黑黑的还满不错的,他用这个抹得像斑马样的,又贯穿这个鼻孔两个耳朵。越装饰就越不好看。佛性就是你放下就是,什么就是这一只手不加任何修饰最漂亮,不加上任何的东西它就很漂亮。意思就是佛性你不加任何的东西,放下它就是本来面目。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你只要内心里面动一个念头是动一个念头非,纷然失心,你的本性就失掉。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二是由一来的,连一都不可以守,那个才是一不立的不二法门,如果守一,其他的就不是了。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能够不生心不起见,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万法自然就融通,没有什么过错。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内心里面不要常常责备自己的过错,适可而止就好,你内心里面不要常常赞颂自己的功德,歌功颂德。无咎无法,本来没有也无法可求,也不生也没有任何的心,不必去找。所以说既然没有病那就不必下药。真的离念就不必觅心,为什么?不生执心,不能产生主观的意识去攻击客观,客观的角度不能攻击主观,如果用客观的角度攻击主观,客观就变成主观,如果用主观的意识去攻击客观,就会产生主观的强烈对立,如果主观容忍客观,主客二观是平等,客观容忍主观,主观客观都是平等。所以一直两断掩饰一空。你要知道两边它本来都是一个空字,就同样任何的主观客观,能所物移、一空同两,其含万相,当体就是空,因为万相森罗就是空无自性。

  「不见精粗,宁有遍计。」佛性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男、女、善、恶之别,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佛性这个东西这个本性是无量无边的虚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没有所谓的易也没有所谓的难,难易都是凡夫之见,你讲很难就很难,因为你找不到本性,你讲易就是很容易当下悟道就是。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你执著你就失去真正的佛法,你一定入这个邪路,放下这个就是自然,本性本来就没有来跟去。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你任这个自性合真实之道,你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取舍,你自自然然的就可以破除烦恼。

  「系念乖真,昏沈不好。」你动一个念头我想要控制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也不对。本性没有所谓的控制和放下的东西。本性当下、不住、不来、不去的东西。「系念乖真,」你只要动一个念头我要把这个念头安在本性,单单这个念头就错,因为系念也是妄想,就违背了真如。

  「昏沈不好,不要昏沈,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其实修行很简单,放下就是,不必劳你伤神,他与我有冤放下,他与我有亲放下,他与我有爱放下,他与我有恨放下、嫉妒放下,单单一个放下,放久了清静的本性自然显现不要求真。「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哪里有这个比较亲的比较远的。

  「与其一乘、勿恶六尘。」你想要得到究竟的本性明心见性,千万不可以抛弃,这个五欲六尘,因为五欲六尘就是本性,本性就在五欲六尘里面。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六尘并没有很坏,因为你心坏你执著它,所以六尘就变成六恶。六尘我若不执著它六尘,就是正觉就是佛,很简单,是不是?你一直逃避六尘,那你要逃到山上去?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本来没有好跟坏。钱放在那边,你哪里有好跟坏,你说。我会运用钱就是好的,我不会运用钱就是坏的。所以叫做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当下就是佛。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有智慧的人当下放下就是无为,愚痴的人自己捆绑自己。

  「法无一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法本来就是平等的,可是我们用一个法又另外去解那个法,变成两种法这不对的。放下就是自然、平等跟自由。「法无一法、枉自爱着,」你自己贪爱这个法,贪爱那个法——法执。贪爱这个自己捡择,「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本来就是妄想,你又用妄想的心,去执著这个妄想错中又错。

  「迷深极乱、悟无好恶。」迷了的时候你内心里面就会产生乱,要不然就产生静,悟了的时候没有什么好跟坏,所以一切两边、良由斟酌。两边就是善恶两边,空有两边有为无为两边,烦恼菩提两边、正邪两边。「良由斟酌」,是因为我们内心自己分别自己执著。

  「梦幻空花、何劳把抓。」这个本来就是空中的花,空中哪里会开花?是眼睛有毛病,水中的月。我们人生就像空中的花,水中的月,水中的月本来就是假的。「何劳把抓」。何必你去抓呢?去执呢?因为你根本抓也抓不到,执也执不到。空中的花本来就不实在,就是人生本来就是不实在的。得失是非,一时放下。得失的观念放下,是非的观念放下。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易,万法一如。眼睛如果不睡觉就是你的心清清楚楚,没有无明有大智慧,诸梦自除,一切的梦境,人世间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都是梦幻泡影的,诸梦自除。

  「心若不易,万法一如。」你只要保持这个不执著、放下的心,永远如此万法就是一如,心境合一,一如体缘、悟而忘缘。本性本来就是如此,这样子安住在清静的本性,放下的自性,那么你就会忘掉这些不必要的缘,不必要的执著。

  「万法齐观,恢复自然。」你这个时候用清静的平等心放下那一切境界统统是平等。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如果你可以除掉放下这些一切的因缘法,你不要用任何的比喻,任何的比较,你不要讲我比你伟大,就是还有人比我更伟大,我行别人不行那这样我还是不行,因为我还有一个比较。所以运用比较的方式,你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性。「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你想要停止这个动其实本来就不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动。你想要动到停止的这个本性,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动,也没有所谓的止,都是你的念头。

  「两极不成,一合犹尔。」两者一切对立的东西,同时放下什么都没有。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你到达究竟的空性,那一切就没有所谓的轨则,就是标准,你有你的标准,他有他的标准,明心见性的人,天地万物都是没有所谓的标准,这样看是善这样看就恶,这样看是正这样看是邪是不是?我们看慧律法师是正,外道看慧律法师是邪,外道没有办法了。所以说正邪都是放下,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既行平等,所作既息。」你用平等心放下平等,你所作的不落两边。无疑尽静,正信调止。你的疑问当下就除掉,正信就是不偏不移,清静的本性自然显现。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一切都放下就是一法不立,不能动到一个念头去执著对错、是非、善恶、正邪全部放下,无可记忆,想都不要去想它。

  「虚名自然,不劳心力。」清清楚楚自然本性就然显现出来,不劳心力,不必‘我要观照,我要观照,’有能观就有所观。

  「非思量处,事情难测。「这不是用思想可以去衡量可以去执著的。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清静的真如法界,没有所谓的他,也没有所谓的自己,自己和他人都是自己的分别,你跟他,他跟你都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

  「要即相应,归元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如果你要在修行里面相应,就是得一点消息跟功夫,那么你就要学不二法门,爱恨放下,正邪放下,善恶放下清清楚楚。「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可以包容一切。

  「十方智者,皆入此中。」所有十方的大智慧诸佛菩萨都必须按照禅宗这个修持法来。当然你凡夫你要一心念佛也可以,但是一心念佛也要有禅的功夫,你没有学放下你佛念不起来的。所以净空法师教人家一心念佛是正确的,到最后跟禅还是一样。

  「终非触缘、一念万缘。」这个禅宗修持法门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只要用一个念就可以超越几万年的修行。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你无在无所不在,当你放下的时候你走到哪里统统自在,随便铺个地毯你也睡得很好。十方一切的智慧,十方一切的境界。统统全部现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小的就是跟大的一样,疑问你这一念,智慧就等同虚空,虚空那么大,就等同你这一念智慧,忘绝境界,除掉放下这个境界。「极大同小」,境界放下大的就跟小的一模一样,「不见边表」,就是不见内也不见外。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的东西眼睛看的到最后就变成无,无的东西你产生智慧,大智慧的妙有就常常现前,意思就是无尽藏,智慧就是无量的宝藏用不完。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什么叫做不二法门的准则呢?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清静心就表无量的法界,一个空性就表无量的佛法,修行一个佛法空、放下,一个放下也可以成就,一个执著也可以成就,一个不执著也可以成就,一个空也可以成就,用一个清静心也可以成就,一就是代表一切,一切的法会归到最后,就是这一念无所住放下的念头。

\

  「但能如是,何处不避?」你只要能如此的修行,你自然走到哪里统统没有危难,统统是究竟的。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你对你自己要深信不疑。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心,一切心都不能离开这个法,你对于这信自己要肯定自己,还有心就是不二,意思就是自信,对自己很有自信,自信自己有本性,所以叫做信心不二。因为心外无法,相信你这个心是不二的,没有两个。信,不二信心,就是你这两个当下就是我们的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用语言,言语道断,要去讲讲不出来,因为自性本空,非去非来,也没有所谓的去,也没有所谓的来,去来但是对立的东西。

  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单的把禅宗的精髓在二十分钟里面就把它解释一次,因为很多人听经以为慧律法师只会讲笑话,不知道功夫到哪里?但是因为我度众生都要看根器的,那么今天是最后一天,讲深讲浅你已经来了,反正笑也笑得很够了,不讲一点水准一点的你不知道老僧的厉害,所以这个录音带回去,要好好听重复地听。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