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详解

发布时间:2024-01-17 11:26:34作者:大悲网

十六特胜观是一种禅定方法,它不但威力大,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有一定智慧的,所以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为了能让师兄对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详解内容吧!

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详解

在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初动时,还觉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有从上发的,有从下发的,有从腰发的,渐渐遍及全身。一般说来,下发多进,上发多退。这个时候有十种境界出现(典籍称为十种善法眷属):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经过一段时问(各人根器不同,长的可达一年,短的一日或数日),会有八触发生,这是宇宙中的极微质与身体之极微质相互作用,相互交换引发的。八触是:(1)动触,定中全身起动之象;(2)痒触,全身发痒;(3)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4)重触,自觉身重如石,不能动弹;(5)冷触,身如冷水;(6)暖触,身热如火;(7)涩触,身如木皮;(8)滑触,身滑如乳。以上称为正八触,还有副八触:(1)掉(摇动)、(2)猗(轻盈)、(3)冷、(4)热、(5)浮、(6)沉、(7)坚、(8)软。共十六触,总称禅触,禅触发生时,均有十种善法眷属随同发生。如在未到地定中,证得禅触成就,就是初禅生发之相。

此外,入初禅者还有“外动”发生,室内诸物均动而发出响声,或不动而发出响声,有时,室外诸物亦出响声,听之任之,不为所惊即可,不可惊惶失措,而退失良机。至于是什么原因,证得后自然明了。

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详解

需要注意的是,初习打坐,有时也会有内触发生,但那不是因禅而发之触,禅触发生必伴有十善法眷属与之俱动,否则,就不是禅触。那么,非禅触之内触发生是什么原因呢?一种是病,打坐久了,虽未得定,但身心已得到一定调整,在静态中,由于体内外细微物质的交换,会激发潜在的疾病,如感觉重涩,是地大病生,轻动触,是风大生病,热痒等触是火大生病,冷滑等触,是水大生病。这些生理性的反应,又会影响心理,如暖热痒等会生贪淫欲盖(障也),重滑沉等会生睡眠盖,动浮冷等会生掉悔盖,强涩等会生疑盖。

讲除身行。什么叫除身行?身行,是指欲界身所起种种善恶行,入初禅后,心眼开明,观察到身内诸物都不净,则不造善恶业,就叫除身行,除身行,是除去了贪着肉身的心理活动。

十六特胜观之除诸身行的详解

初禅还必须具五支,所谓五支,即觉支、观支、喜支、乐支、一心支。略释如下:

1.觉支 觉是感觉,觉悟,入初禅时,一是觉到八触的发生,二是悟到得诸善法功德大异于往昔,三是觉身中诸物虚假不实,故名觉支。

2.观支 细心分别名为观,在初禅中,思量分别诸触与善法俱生时,与欲界中的善法和未到地等法都大有差别。观十六触时,相各不同,知粗则离,知善则修。

3.喜支 经细心分别十六触等相,是微妙珍宝,昔所未逢,深心庆悦,跃踊无量,故名喜支。

4.乐支 欢喜之后,心情安静而舒适,叫乐支。

喜与乐是两种状况,可以说心中踊跃而喜叫喜,心中恬静而喜叫乐,或者说粗喜叫喜,细喜叫乐。

5.一心支 经久受乐,心息虽然仍有觉触发生,但心不攀缘,不分散,定于寂静中,故名一心支。

五支的生发,可能有先后,也可能同时俱发,五支的生发是与定同时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