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解脱烦恼无有它法,唯此一心而已!

发布时间:2023-07-20 10:10:09作者:大悲网
解脱烦恼无有它法,唯此一心而已!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行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佛教传入中国,与古印度的早期佛教产生了很多差异,其中一个差异就是汉传大乘佛教与中国自身的文化、与民众的世俗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乃至于后来产生了“人间佛教”。中国文化讲求内敛的道德修养,中国化的佛教同样讲求修心养性的道德涵养,比如儒家文化的诚意正心和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虽然目标指向不一样,但同样都强调一个心字。

文首所引用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孝是所有的善事里面最重要的,但评价孝与否,只能看是否有孝心而不能考察孝行,如果只考察孝行的话,那么贫苦人家就没有孝子;淫是所有坏事里面最恶的,评价淫邪与否,只能看是否有淫邪的行为而不能考察淫心,如果只看是否有淫心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中国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话是中国文化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做到了论心不论行的孝,杜绝了论行不论心得淫,即使不是道德完人,也离道德完人不远了。

中国文化是现实的,它承认并认可人心的各种欲望,儒家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道家更是说“食色,性也”,即使如淫邪这般的大恶,如果只是想一想,而没有付诸实施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什么罪恶可言。而中国化的佛教则不一样,唐代般若法师翻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肾行愿品》有这样一段很有名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意思是过去做的一切恶行,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婪、嗔怒和愚痴造成,现在从身体、语言到内心都开始忏悔,为过去造的一切恶业赎罪。在这里,佛教文化认为人之所以造业受苦、产生烦恼,根源就在于内心的这一念、这一想法。

到了明代,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扩充了《华严经》忏悔文,在原先四句的基础上新加了“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认为既然万法皆空,那么罪恶烦恼也是因缘而生、是唯心所造,罪的性质不是实有,罪恶烦恼不可能长久存在;罪既然由心所生,也可以把它从心中抹去,这就需要般若空性智慧来破除,进一步发展了佛教文化修心修德理论。

讲求一心,这正是中国大乘佛教修行的一个特色,是解脱烦恼的根本途径。比如禅宗打坐参禅、静坐棒喝,求的是在一瞬间抹去心上之尘,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净土宗吃斋守戒、精进念佛,求的是在念诵之际达到一心不乱,广种福田花开见佛;天台宗双遮二谛、真如不二,求的是以中道观照做到一心不偏不执,三谛圆融解脱无碍;等等等等。这实际上也和中国文文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有相通之处:人心都是有欲望的,而道心玄妙高远,因此,我们要真诚地用中道观察世界,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行为相符合,不自欺欺人,那么自然就没有烦恼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