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读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有感,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发布时间:2023-07-19 10:17:31作者:大悲网
读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有感,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本文由作者书刊武侠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此诗约作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时诗人辞去永嘉太守后回到故乡始宁。诗写自石壁精舍至湖中一天游赏的乐趣和从中体会到的理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石壁精舍,是诗人在故居始宁的庄园所营建的书斋,时作者居南山,石壁精舍在北山。精舍,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寺为精舍。湖,指巫湖。本篇发端以“昏旦变气候”一句,出奇制胜。“昏旦”涵盖了时间上的一天之游,“变”字生动地表现了山间气候、景物的早晚差异。

再配合以“山水含清晖”一句,虚写石壁山水景色之秀美,从空间上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增加了诗的容量,“含”字更赋予山水以人的情韵,一似人之含情脉脉,使此诗立时具有了无限的灵动感。这起首二句看似平常,实则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其下“清晖”句以顶真的手法蝉联而出,继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很普通的“能娱人”三字,又使无知的山水也具有了生命和感情。正因为山水主动愉悦诗人,挽留诗人回归的脚步,所以此游之忘归自是必然。“出谷”、“入舟”,呼应首句的“昏旦”,结束石壁之游,又照应题目的“还湖中”,自然向下文过渡。

以下则推出特写镜头,“敛”字、“收”字,仍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客观的景色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具体描绘泛舟湖上所见晚景:远方,林壑渐渐聚敛起昏暗的暮色,模糊不可分辨,云霞在晚氛中慢慢消散;近处,微波荡漾的湖面上,菱蔓荷叶重重叠叠,光色互相映照、互相纠缠着的菖蒲碑草随着水波的晃动而摆动着腰身,相依相偎。将船行水上时动态的湖上晚景刻画得如在眼前,字里行间充满了宁静闲逸的气氛,流转回荡着一股大自然清新秀美的气息,展现了诗人置身其中的愉悦心境。

以上首先从大处着眼,从虚处落笔,乃取石壁之远景,为粗线条的勾勒。继而则从小处入手,从实处落笔,乃取湖中之近景。变化之妙,实为常人所难到。王夫之《古诗评选》论此说:“凡取景远者,类多梗概;取景细者,多入局曲;即远入细,千古一人而已。”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

本诗以“还”为线索,铺叙一天行踪及傍晚归来的情景,环环相扣,秩序井然,章法结构十分严谨。结尾以“虑澹”“意惬”表现其欣然自得的心情,与开头遥相呼应。所抒发的玄理,则是一天游览后“愉悦”之情的理性升华,与上文的抒情、写景完全融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书刊武侠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