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提问: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身体吗?仅仅是眼前这个会说会动、会哭会笑的五蕴身吗?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导师为什么提出让我们认识自己?这是因为我们一生都在执著这个“自我”的意识。什么是我?我是谁?我们太在乎自己了,一切都从“我”出发,一切都以“我见”和“我的感觉如何”为出发点,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重新审视自己,才知道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活着。
我所拥有的东西,不肯放下。比如说:这是我的身份、我的名誉地位、我的利益、我的健康、我的所有一切。什么东西都要附带上“我的”这个标签,已经习惯了。在意识当中执著有一个“自我”,一切价值取向都围绕着“我”伸展开,对我有没有利益呀,对我有什么好处呀。渐渐地,自私自利,享受快乐,贪、嗔、痴、慢、疑全起来了。一切业就从执著“我”展开。
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由此产生强烈的分别心,对喜欢的执著,对不喜欢的讨厌,也就带来了新的痛苦和烦恼。这个“我”的确困扰了我大半辈子。原因就是将这个身体当作我,以为身体败坏就意味着“我”的毁灭。其实,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断,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那么“我”在哪?导师说:哪有什么独存、不变的“我”呢?如果了解其中原理,我们对身体就不会那么在乎,对死亡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话。直到前些天,我参加好朋友的葬礼,让我很感慨。记得和他初次相识的时候,他自我介绍说了一大推头衔。他年轻有为,已经是某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别人都是“徐高工、徐高工”这样叫他。他的离世真是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扼腕叹息,一切的名誉地位、荣华富贵,化作一抔黄土,一块墓碑。
上午参加完葬礼,晚上接着参加同学的庆生会,让我突然感慨,生与死之间,原来近在咫尺,真是呼吸之间。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短的几十年,长的一百年,结果什么也带不走,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什么名利、金钱、地位呀,算什么呢?真是可笑。有时候还愚痴地为一点蝇头小利,争执不休。
我们单位的领导退休了,年轻人成心逗他,喊他“退休的张大爷”,他生气得不得了,认为年轻人不尊重他。我劝他:喊你张大爷不错啦,喊你老张头又能怎样。都退休了,平头老百姓一个,还那么在乎官衔。还说别人呢,我自己退休后有一天回单位,门口警卫居然不让我进去,不认识我。我心里好一阵堵,心想人走茶凉啊!说白了,还是自我心态在作怪。真像法义说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
人的一生,无论多么看重这个“我”,它终有一死,这就让我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具有恒久价值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不会因为这个“我”的死亡而丢失?世间上的人,不认识自己,愚昧、苦恼,才会生活得不自在。导师提出让我们认识自己,这是佛教中独一无二的智慧。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让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究竟是谁,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通过修学,我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净化自己,从净化心灵做起。因为我的心,时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内心很无明,所以每一种情绪生起的时候,就会掉到情绪的陷阱里。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未能证得。当内心这种觉醒的力量被开发出来,认清“我执”给生命带来的危害,我想这应该就是心灵的觉醒吧。心灵的觉醒,是从真正认识“我是谁”开始的!
认识自己,这是佛法关注的根本问题。惟有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