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读经明义丨《论语》:爱人爱己的为师之道

发布时间:2023-07-19 10:17:31作者:大悲网
读经明义丨《论语》:爱人爱己的为师之道

作者:赵大山

导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老师,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平民百姓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孔子开办私学,使学术从官府走向民间。

因为孔子这个伟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师道尊严”,为师有道才有尊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师长,传道是第一要业。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他在传道方面有什么特色呢?

宋真宗赵恒为了鼓励天下士子读书,写了一首《劝学诗》,诗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书读得好,功名利禄美女都有了。这可以说是现代成功学在古代的版本,但孔子传的是这个功名之道吗?非也。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为了修养自己,现在的学者是为了在人前炫耀。这是孔门教学最重要的一课,学是为了修养自己,使自己的人格趋向完美,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物质。

有一次颜回和子路陪伴孔子。孔子说:“为什么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与华美的衣服与朋友共享,既使用坏了也毫不遗憾。”颜回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推给别人。”

子路问:“老师,您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们互相信任,少年人能够得到照顾。

孔子的志向可谓远矣,大矣。师者传道,就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开阔其心胸,壮大其气魄。

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王阳明的大胸襟,大气度,是儒家理想的一贯精神。

只有怀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才能走得长远。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那些有志于行道的人,但以粗劣的食物,简陋的衣服为耻,那就不值得与他们计议了。

孔子的道是什么?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安居于仁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仁,怎么能算是智慧呢?

如何行仁?孔子的许多弟子都请教过这个问题。最值得重视的当然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与孔子的问答。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回答:“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行仁。不论任何时候,都能这样做,天下人都会肯定你走在正道上。行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又问具体的方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这段对话说明行仁有两个重点,一是行仁与否在于自我的选择,与外界没有关系。二是行仁必须遵守礼的规范,不能因为出于善良的动机,就可以不考虑礼法和他人的感受。

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但他生活却很穷困,住在一个简陋的巷子里面,吃着粗劣的食物,喝着白开水,但他却很快乐。孔子由衷的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并不是称赞颜回的贫穷,而是称赞颜回有道,就像孔子对子贡说的:“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虽然贫穷,但因为有道,所以快乐。

这个道,就是仁。仁对外是爱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内是爱己,就是前文所说?“古之学者为己”的境界。

人都希望获得功名,但如果世道混乱,不愿意同乎污世,当然发不了财;即使政治上了轨道,但求之有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职位和财富。

所以,爱自己,就不能因物质的多寡、位置的高低损伤自己,也不能放弃对外的爱人之心。

没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颜回做到了,所以颜回很快乐,孔子很欣赏。

由此,我们知道,孔子的为师之道并不唱高调,他教弟子做自己,做自己的关键是选择行仁,行仁就是爱己爱人。

一旦能够体悟到这个境界,人这一生,就少有抱怨,既可以安静淡泊,但也不乏进取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快乐与从容的一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