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作者:雪漠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定价:¥46.00元
精彩书摘:
对本章的许多内容,我删去了原稿的许多内容,但仍然保留了一点。我删去的,大多是宗教色彩极浓的内容,其内容因有神异,定然会被一些“科学人”命之为迷信,但我终于保留了一点“原味”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想将一些被教外人视为迷信、而更可能接近宗教本真的东西保存下来。因为在我国出版的许多宗教书籍中,都删去了被国外学者视为最珍贵、最接近宗教本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经验,而这,恰恰是我国宗教学研究的最薄弱的环节。
当代人对宗教有着太多的误解和诘难。张志刚教授在《宗教哲学研究》中谈到了这种情况:“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一旦有人就宗教说点什么,马上就会遭到两方面的诘难。一方面,正统的神学家会问:你是否把宗教看成人类精神的本性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些神学家便会调头而去。因为按他们的看法,宗教信仰决非人类精神的产物,而是圣灵的恩赐。另一方面,世俗的科学家则问:你是否把宗教看成人类精神的本性呢?如果你也做出肯定的答案,他们同样调头而去。因为他们认为,宗教信仰只不过是人类精神的一时寄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暂存现象,而在科技如此昌盛的今天早已失去立足之地了。”
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我在谈及宗教时,屡屡会遇上一些怪怪的眼神,仿佛宗教是迷信的代名词。尤其在谈到一些宗教现象时,更容易遭到一些受过现代科学熏陶的“文明人”的非议。在时下的文化背景下,宗教已被“异化”,在一般人眼中,它已成为类似于民俗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其实,宗教就是宗教,神秘和神圣是宗教的本有特征之一。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