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要与各种人相处,但我发现与家人的相处是检验自己修学的最好对境。在与同学、同事、客户、朋友等等相处中,我们往往或厚或薄是带着一层面具的,尤其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习惯性地要给别人留个好印象,但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
十一假期,我回家和妈妈去爬山,结果下山时我妈一脚踩歪,脚踝三处骨折。于是我开始了在家照顾伤员的日子,工作请了假,书院的课也没法回去上了。从金秋直到临近春节,我已经有十多年没和妈妈住在一起这么久了,也是难得的亲近,正好让我有机会思维所学的佛法,观察自己的情绪念头,检验自己这段时间的修学效果,记得师父曾说:修行就在生活中。
想法是好的,但事实并不那么轻松,我和妈妈从一开始的愉快相处慢慢变得冲突不断。原因是,我有啥毛病我妈都清楚,我妈有啥特点我也都晓得,当各人以最真实的面目相对的时候,我执便暴露无遗了。“怎么又忘记关灯了?”“肥皂盒里的水又没倒干!”我妈一天能找出我n多个毛病。我呢?也明白她会看我不顺眼,于是开启防御模式,把自己从里到外都全幅武装起来,甚至会把她射来的“箭”反射回去。冲突到最后,妈妈往往会扔下一句结论:“你信佛真不如我信耶稣,快别信了!”
每次一听她说这句,我就满心的不服,但做不出有力的反驳,真是烦恼丛生,无比郁闷。不过想想妈妈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学佛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如今我的问题还在那里,我还在让妈妈烦恼,自己也还在烦恼,我学佛的效果真的值得思考。进书院学习一年多来,感觉自己的烦恼在一天天减少,还觉得修学挺有进步,为什么这次回到家里,和家人相处,烦恼却暴发式增长?
经过我的观察思考,我发现,这都是“我执”在作怪。我心中一直在死死地保护着那个原有的“我”,自己的想法不允许他人侵犯,一旦被指出有什么过错,心里马上开始为自己辩护,烦恼自然就生起来了。烦恼的根还在,尽管平时它像潮水消退一般看不到,但遇到风浪便汹涌毕露。我从小跟妈妈的这种相处模式已经固化成习惯了,因此每当一碰到相同情境就开始重演这套情绪、语言、行为,生起相同的烦恼——这应该就是轮回吧?
用学过的法义来剥开我的烦恼,放下我执时,我发现我的情绪是没有根的,是无处可安放的,我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