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发布时间:2025-01-09 09:00:01作者:大悲网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56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有道德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黔员:“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呢?”这位官员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官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感到很迷惑。刘睦又对他说:“你见到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

刘睦不想让皇帝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志向的人都会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招来杀身之祸。刘睦故作糊涂人,实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计。

有的人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结果得罪了许多人,受到了许多惩罚。

这样的人其实并不聪明,若仔细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有人缘的人,却恰好相反。“和其光,同其尘。”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众人的;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的,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行动上显露自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对此老子给我们做了充分的解答,这就叫作“玄同”,也就是“塞光闭目”、“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做法,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而上面那些聪明的人,他们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他们怕自己耀眼的光芒得罪了别人。得罪了的人便成了自己的阻力,成了自己的破坏者,如果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自己求知于人的目的呢?

聪明的人如果锋芒毕露就会招致别人的猜忌,清高的人傲慢无礼,只能使别人疏远。以退为进,以屈为伸是生活中的一大智彗。

真正的智者是不会去追求形式上的理解和尊重的,他们对任何事都表现得无争无抢;他们个个都是深藏不露的高能人士。他们是不会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自己,以求哗众取宠。所以,这样的人才是顺应自然大道的人,才是天下最可贵的人才,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敬的人!

俗话说,久病亦医,年轻人在受足了痛苦和教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错误,才明白原来是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设下了荆棘,能及时悔过,是值得庆幸的。聪明人懂得如何将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中,所以他就少有阻碍而有好的人缘,试想这样的人,何愁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帮助,而其在合适时机的恰当显露更能让其取得大的成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