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个性,障碍佛性开发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
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
什么叫做个性呢?
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
我们要注意: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
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
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
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
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
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
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
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菩提心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
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呢?
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
为人服务这就是顺菩提心。
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
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
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
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
如果违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
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顺菩提心
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
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
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
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
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
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
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
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
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
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
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
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
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