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这是新中国佛教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赵朴初居士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总结。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提倡人间佛教,重视僧才教育;几十年来,他领导中国佛教界在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健全僧伽制度、佛教对外交往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是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纪念,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系列报道,缅怀朴老革故鼎新、刚果强毅、公勤廉明、追求真理的伟大一生。
文字实录: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国庆节,作为著名民主人士赵朴初前往北京,参加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亚洲和太平洋会议。会上赵朴初见到日本代表团不由心生感慨,虽然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但中国被撕开的那道伤疤血迹仍然依稀可见,然而赵朴初更知道,和平对新中国所具有深刻含义,几经思索后,他将一尊象征和平的药师佛送给了日本。随后日本佛教界真诚回应,从1953年到1955年,日本佛教协会会长大谷莹润先后护送数批二战时期中国劳工殉难者的骨灰回到中国。
叶小文:当时朴老陪着周恩来接见他们,周恩来说不要送了,青山何处不埋忠骨呢,大家干脆成立一个组织 日本宗教界友好恳话者协会 ,这样开始推动民间的对话。
解说: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缓和,周总理示意赵朴初加强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
叶小文:六几年,朴老又想出一个题目,让鉴真回来探亲,鉴真是多少年前的人,怎么回来探亲呢。
做了一个铜像,把他铜像接回来探亲,这样两国佛教界开始触动、走动,最后以民促官,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你看佛教可不可以有作为。解说:这些影像记录着鉴真那次特殊的回国旅程,那一天,在场的每个人都被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着,中日之间的空气在几十年的冻结之后开始变的祥和、温暖。
解说:中日之间的佛教交往最终推动了两国外交的破冰航程,作为佛教徒,赵朴初用行动践行了和平与非战的精神。在赵朴初的参与发起和组织下,1953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赵朴初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虽然宝镜重光,法炬复燃,但赵朴初深知由于过去佛教长期的衰落,存在着不少缺点和局限,外界也存在着许多误解与障碍,对待这一切,唯有生起智慧来观察、来应对。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