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加行是通达一切法门的方法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修加行和念仪轨要结合。修加行主要是以学习理论为主,做早晚课主要是以实修为主,这两个必须要结合。你光学理论不实修也不行,你光实修不学理论也不行。有的光学理论不实修,有的光实修,念一些咒语什么的,不懂理论。这都已经修偏了。 闻思修缺一不可。闻思可以说是学理论,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但是差不多就行,过多的理论也是一种障碍,没有必要。你懂得太多了,最后很难把握重点,也会变成一种法执,没有用。 我们在喇荣学五部大论,学那么多显密经典,是为了考堪布、考法师。你们也不是要考堪布,所以过多的理论不是必要的。但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这些,一定要明白。比如说四外加行、五内加行的内容,这些都是必须要掌握的。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最主要的内容都不明白,都没有掌握,怎么修啊? 这些基本的理论相当于眼睛。一个盲人能到达目的地,能到达彼岸吗?不可能。所以理论也要有,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最主要的内容,一定要弄明白,一定要掌握,然后再去修。 这些仪轨、内容也不离加行的内容,但是他们都是比较简略的,有传承的,都不一样。这些仪轨、偈诵,早晚课的内容,这些实修的方法,相当于是腿、脚。你只有眼睛,却没有腿、脚,也走不了。所以我给你们传的法是全面的、完整的,这样才能成就佛果,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 偈诵仪轨方面也有很多,有的非常复杂,这些我们也没有必要学,也不用修。那些出家人都要学这些内容,他们学这些是有必要的。我们只学早课、晚课、会供,往生破瓦法等,这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就行了。这些内容的前行、正行、后行,都非常圆满,非常完善,都不离三个殊胜的摄持。 现在我给你们传的这些法,不管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修方面,都是非常简单,非常方便,非常殊胜的,都有传承清净的力量。所以理论和实修要结合,闻思修要结合。先闻思,然后再去修。 现在我们虽然都在修加行,但是说实话,修得都不扎实。只是听一听、看一看,所生起的智慧也只是闻慧,是非常浅薄的一种智慧。闻、思、修这三种智慧里,闻慧是最初的一种智慧,是最没有力量的。现在你们也明白很多道理,有时候也能对治一些烦恼习气,但是没有力量,遇到更多对境的时候根本不行。为什么?就是力量不够。 思维是你把每一段、每一句真正的含义,真正精华的部分掌握了,然后再三地去思维,就会越来越明白。越明白,信心会越坚定,越有力量,这叫思维。有的人不会思维,先把词句背下来,然后再去思维。用不着这样。要抓重点,抓精华。每一句、每一段都有它的重点和精华,然后再去反复地思维。这是一种禅定,是要自己的心专注。 什么叫禅、什么叫定?禅是专注,定是不散乱。禅是能够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正念上,一个正见上,一个正确的道理上,不散乱,这叫禅定。 刚才是闻思。修,是一点一滴地去体会,去感受,然后落实到生活中、工作中。我给你们讲过,万事万物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都不离佛讲的这些道理。在任何境界当中都能体会得到,都能感受得到,这才是修慧,才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智慧,才是有力量的。 我们现在都是力量不够,自己觉得好像很行了,其实什么也不是。很多人连闻慧都谈不上,连闻慧都没有产生。有的人有一点点,自己觉得已经很好了,别人也认为很好,但是只能达到闻慧,根本达不到思慧和修慧。 修加行,每一段都不离闻思修,对每一个道理都有甚深的体会和感受的时候才是圆满。在每一个段落中,生起真正修慧的时候才是成功了。你偶尔看一看,就完事了?看一两遍就觉得自己有修行了?就明白了?其实你根本没有明白。“我怎么没明白啊?我明明知道这些道理,不仅是我知道,我还能给别人讲,讲的滔滔不绝啊!”这不一定是懂。 印度的大德高僧那诺巴,精通经藏、律藏、论藏,可以说精通一切佛法。他是印度那烂陀寺护持南门的班智达,非常有威望。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精通的只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你还要依止上师。于是他就去找帝洛巴。 能懂、能讲不一定是精通。还没有生起修慧的时候,这些都是别人的东西,是佛的智慧,不是自己的智慧。自己能够用心去体会的时候,佛的这些智慧,才是自己的智慧。 还是修行不够,闻思不够。其实我们现在闻思的内容不多。掌握了四外加行、五内加行的内容,一切就都掌握了。这是历代上师们给我们做好的饭,修好的路,没有必要再去掌握更多。有这些就可以了,缺一个也不行。这都是安排好的,都是恰到好处的。 宗喀巴大师讲的三主要道,是诸法最最重点的地方,是我们修行必须掌握的三个要义。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般若空性智慧。四外加行、五内加行就是修这三种心的方法。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证悟空性的智慧也好,都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这样,才能在相续中产生这些心,不可能随便就有,不可能想有就有。 都要修这些,但是修要有方法。修出离心的方法是四外加行,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道理。有甚深的体会与感受,你真正精通了这些,真正修好了这些,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然后通过皈依,通过四无量心的学修,一定能产生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最后通过消业积福,通过上师的窍诀,一定能证悟大圆满。 般若空性智慧从一地到十地,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智慧。但是大圆满是十一地,就是佛地、佛果。佛的智慧是最最究竟、最最圆满的智慧。这些般若空性智慧,必须通过修行才能证得。你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是无法能够证得的。你的逻辑推理再好,只能成就比量的那些境界,根本不可能现量、证悟。那怎么办? 佛在经中、续中都讲过:只能消业、积福,最后业障消得差不多了,福报积得差不多了,对上师生起无比信心的时候,通过上师的窍诀立即就可以契入佛的境界,这叫大圆满。 大圆满的立断法和顿超法,是立即和顿时,没有过程,是当下成就、当下圆满的一种方法。真正的大圆满正行是无可修,无可证的。没有什么可修的,也没有什么可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他是山的最顶端,已经到达顶端了,再也无处可去了。若是还想得到什么,只能返回来,但那是错误的。 《大圆满愿文》里讲的,“寻觅修行自己徒劳因,缘法修习延误入樊笼。”都是过错。为什么?那是圆满,那是佛的境界,那是山顶。大圆满正行和禅宗的境界差不多,就是没有可修的。那是最高的境界,不是修持的方法。加行才是修行的方法,修行就要修加行,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我们现在在山脚下,我们要爬到山顶,就要修加行。整个爬山的过程要过三个关,第一个关是出离心,接着是菩提心,最后是般若空性智慧。我们靠修加行,一定能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最后达到大圆满的智慧。我们通过修加行,完全能够到达佛国,到达彼岸。 所以我讲,别的学不学,念不念都可以,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加行里。我们发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但不是每个法门都要这样学,这样修。一通一切通,一个通了一切精通。你通达了一个法门,就等于通达了一切法门。你成就了一个法门,就等于成就了一切法门。所以如果你加行修好了,就等于修好了所有的法门,因为都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去学其他的。但是人都爱执著、爱分别,放不下。其实没有必要,都一样。 密宗里讲的本师、本尊是什么意思呢?本师,你的根本上师,你能把他当作所有上师的总体,所以他是根。所有的具德上师都是一体的,都是他的幻化和游舞。你恭敬他就等于恭敬所有的上师了。本尊也是,与你有缘的佛,也是诸佛的总集。所有的佛菩萨、空行护法,都是从他那里幻化的,所以说根本上师是根,本尊是本。根本是这个意思。 根本,就是主要的,都要归到他那里,比如说,无论你修、念哪个本尊,但是最后都要归到自己的本尊那里。都一样,你修哪个都是他的幻化。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金刚萨垛佛,但是你现在念阿弥陀佛,实际上阿弥陀佛也是金刚萨垛佛的化身,你念的也是金刚萨垛佛。你念本尊金刚萨垛佛的时候,也就是念了阿弥陀佛,念了莲花生大士,念了观音菩萨。为什么?因为他是三世诸佛之总体,所以就叫本尊。 如果你没有这么高的见解,没有这么高的修行,你根本没有本尊,根本没有根本上师。那怎么办呢?如果你能将一个当成一切,将一切归为一个,能够这样学修,那才是有根本上师,有本尊了。 其实都是一样的,一也是一切,一切也是一,都是一体的。所有的具德上师都是一体的,所有的本尊都一体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分别。如果担心:我今天只念了莲花生大士和金刚萨垛佛,没念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怕他们两个不高兴,然后就去念。这都是分别,没有必要。 我们讲金刚萨垛的时候,说他是三世诸佛的总体,是一切坛城的主尊;讲莲花生大士的时候也是,说他是三世诸佛的总体,一切本尊的总集,一切坛城的主尊;讲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到底谁是主尊?到底谁是总体啊?都是主尊、都是总体。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