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了早日圆成佛道,我们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但怎样去理解《大圆满愿文》中的“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这句话?
答:“勤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特别执着地去修。
对法也不应该有执着,对法的执着也是一种障碍,应该不紧不松。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跟阿难学禅修,始终没有成就,有一天他去向世尊请教。世尊问:“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琵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散时发出?”“两者都不是,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发出妙音。”“那你修心也与之相同。”真正证悟大圆满的时候,在那个状态中,是无修无证的。从诸法本体的角度来看,都是无实有的,都是空的。但是从诸法显现的角度去看的话,都是不空的,都是实有的。
精进和不勤修,这两个矛盾吗?不矛盾。勤修,执着地去修,是修法的一个过患。那我们可以不勤修了吗?也不是。你真正证悟大圆满以后的修,和现在修还不一样。那个时候不用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而是为了表法。
很多佛菩萨再来的人,他们从小闻思修,也都是表法,是为了自己所化的众生。有时他自己的境界很高,但是还宣讲小乘法,宣讲人天乘,这是为了随顺所化的众生的根基。他度化众生的时候,必须要和众生有一个共同的修法,这样这些众生才会来学,才会来修。如果说他现在境界很高了,他在上面修,让众生在下面修,众生是不会接受的。这时候,他自己也必须要去下面修,这是表法。
佛在印度菩提树下是示现成佛,他在密严刹土中早就成佛了。他离开皇宫,到森林里去,出家修行,为什么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也是为了给众生表法。他当时所化的众生都是小乘根基的。对佛来说,在皇宫里和在森林里有什么区别啊?他就是为了所化众生。他苦修六年,这也是表法。他告诉众生,尤其是那些小乘根基的人,你要看破红尘,必须要离开世俗,你到森林里、山洞里苦修才能成就。
大圆满的境界里没有因果,但是不等于不用取舍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作用永远是不空的,因果的规律是不会变的,这是诸法的实相。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