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静坐的妙趣

发布时间:2024-08-08 13:09:28作者:大悲网
静坐的妙趣

古往今来,凡禅修有成就者皆由静坐始。

静坐是一切修行的共法。无论是佛教、道教、儒家还是印度教、基督教等,都是以静坐为不二法门,只是由于静坐的目标、意愿和方法的不同,使得静坐的归宿也各不相同。

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否学习静坐呢?静坐又有什么好处和妙趣呢?

一.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

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 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恼乱所造成。

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贪之不得,势必生瞋,贪瞋发展的结果,可以使心荡气促,胆惊肝火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也都乘虚而入。

各种药石,只能救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末虽一时痊愈,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

人们在忙于生活,人事之余,不知设法安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羸弱的痛苦,这是非常可惜的。

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慢,就会使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

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

静坐的实践,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二.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精妙的,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作用,所以前苏联生理学家N.兀.巴甫洛夫(1849——1936)特别强调大脑对于整个生理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生理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机构的最大作用,首先在于生活的维持,一方面摄取体外的养料和氧气供给于体内各器官,一方面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料排泄于体外。这种物质交换的现象,就是所谓“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作用,是没有一息停止的,主要是依靠心脏、脉管、淋巴管等循环器官,来循环不停地运行血液到全身。心脏包括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是推动血液的器官,脉管有动脉和静脉;淋巴管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到动脉管,一面摄取废物,送到静脉管、血液的循环,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呼出碳酸气,吸进氧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送到动脉,经体循环一周,约需时二十四秒,一昼夜共计三千六百周,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昼夜才二万多次,所吸入的氧气,共计三百八十多立方尺,这种可观的工作,我们平时自己并不知觉。

假使我们能呼吸正常,血液运行没有阻滞,身体便能健康,一有阻滞,全身各器管便得病。

血液阻滞而生百病,有下列几种原因:

1.呼吸不正常,以致不能很好发挥吸收氧气和吐出碳酸气的作用。

2.一般人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储在腹部,由于腹力不充实,每每发生郁血,因而使其他各部失去调和。

3.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不能直接受大脑控制,在生理学上叫做不随意肌。当我们睡眠时,虽全身静止,但它的作用,并不稍停,一般说来,不能以我们的心意来左右它,所以当它阻滞而病,每使我们来不及预防。

4.心脏跳动时,对于动脉接近而有力,至于静脉管,则是从头部和四肢,回血入肺,受心脏跳动力量的影响,比较微弱,所以也容易阻滞。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人身的血液,正象铁路的运输,宜于流通,运输停滞,物资必然积压;血液停滞,人身必生疾病。卫生家只能用清洁、运动、多得日光空气等办法来辅助血液的运动。

唯有静坐一法,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正常,而促使全身各机构的工作更为顺利协调,同时呼吸因练习而得调和,借呼吸的功用,使横膈膜上下动作,腹力也得紧凑,可以逐出腹部的郁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到全身。如果呼吸功深,增加内脏感觉,就可使不随意肌,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心脏的跳动,也自然循序而有力。

这样,血液循环便十分优良,而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就圆满,疾病便不易发生,即使偶然有病,也能预先知道,使它不久复原。治病在未发之前,较一般病后而忙于求医的,其得失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三.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人身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我们从事修养,固然对身心两方面,都不可偏废,而心理每每更能影响生理,譬如:

内心有所惭愧,顿觉面红耳赤;

内心有所忧煎,不觉发白貌悴,这是心理的影响于形体;

愉快时五官的见闻等感觉优美,而悲哀时,便完全相反,这是心理影响于五官;

兴奋时食欲便能增进,而郁闷时便减少,这是心理影响于肠胃;

忿怒、嫉妒等不正常的感情起时,能使血液及各部组织中,发生毒素,这是心理影响于血液,可见心理的力量足以支配肉体。

从解剖生理的观点来说,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也是联系、管理和调整神经活动的总机构。巴甫洛夫在创立高级神经活动方式是“条件反射”的学说中,在做实验时,曾使狗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涎,那是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转移到延髓部份唾液分泌中心,再到分泌腺,这也是心理影响生理的一个说明。

此外,我们发觉往往有些体育家,锻炼筋肉极其强固,但一旦发生不测的疾病便无法抵御,甚至有因此成为废人的。

而一般禅师或哲学家,他们往往能借锻炼心意的修养作用,来驱除病魔,或虽体质孱弱,但由于心力强毅,却能获享高寿,更可见心理潜力的不可思议了。

静坐不但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就是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捷普洛夫也说过,抱着一种平静的态度,是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唯—方法。同时心理既安宁而正常,思想也清明而愉快,自然又能促使体气和平,却病延年。

此外,一般心理学说所研究到的,都不外乎心的现象、心的作用和心的变化等等,而对心的本体、心的来源以及安心制心的具体方法,却终不能有确当的说明。

假使通过静坐,使意识的活动,逐步停止以后,这时心理的静态,清楚地现前,必将有助于心理学说的创造性的发明!

四.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从而进一步促使体气和平,这里再来谈一谈关于精神力集中问题。

我们用三棱镜或凸镜摄取日光于一焦点,便能起燃烧的功能。这是由于日光在集中之后,就发生高度的热力。

无性的物理尚且这样,何况我们有情的精神力!

我国近代佛学界的老前辈杨仁山居士,早年在旧书铺内发现《楞严经》的时候,由于这部经典的内容契机,他看得出神,竞不知天已入晚,后经铺内人的提醒,才发觉已是暮色苍苍上灯时候了,再看书时,刹那异境,便不能有所辨认,这正是精神力集中的一个具体例子。

苏东坡有诗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惟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只有这样集中心力,全神贯注在一个对象上,作画便能神化,治学便能深造。

所以古人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静坐是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默坐澄心,将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炼,由精神集中所发生的体上阳和之气,更有补虚导滞乃至重新组织已坏物体的功能。

所以凡静坐功深的,能提起这集中后的全副精神力,贯注于身上病痛的地方,便能运用这阳和之气,来消融阴霾郁结,使活力,热力,渐渐发挥其治疗的作用。

从前憨山大师多年痈疾,一入定而痊愈,这更是人人具足的“电疗术”的高度运用。

以上是对身病而言,至于心病,由于我们的无始业习,根深蒂固,正象铜墙铁壁,更非集中全都心力来化除和廓清不可。

中国古书尧典说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人心正是习气之私,道心则是一念之觉,惟精惟一,正是做精神力的集中功夫。

学禅的人,一心照顾参究,念兹在兹,举整个心力集中在一个疑情上,愈集中力量愈充,力量愈充,集中的程度,也愈加深,等到集中到顶点,忽然一念顿歇,便能湛然洞澈。

从这里可见精神的集中力量,小之可以康强身体,大之可以明心见性,而下手的方法,只有从练习静坐开始。

五.静坐可以促使脑能革命

脑能可以创造什么?脑能是你看不见的成功支点,脑能是启动成长的杠杆。荷尔蒙是脑内信息的传递者,大脑通过它向全身传递指令,于是身体也分泌出同样的荷尔蒙,通过荷尔蒙接受信息的细胞根据命令采取行动。

荷尔蒙就是传递信息的物质。假如没有荷尔蒙,人就不会思考、行动、感觉。脑内吗啡也是荷尔蒙,而且是对人类最具重要性的一种荷尔蒙。脑内吗啡不仅仅作为大脑的受体产生作用,体内各个地方都存在着受体,在人的免疫力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一种白血球NK细胞的表面也存在着受体,脑内吗啡也对这些受体产生作用。大脑分泌脑内吗啡时,NK细胞十分活跃,免疫力随着提高,从而防御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这些说明脑内吗啡不仅对心灵领域有显著影响,与身体的反应也密切相关,它不仅仅产生快感,还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增加耐力等重要功能。

脑内吗啡与脑波的关系:研究表明,脑内吗啡分泌出来时,大脑必定出现a波。产生α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静坐,静坐到一定时间,α波就随时产生,在产生α波时,脑内吗啡也同时产生;大脑产生β波时,脑内吗啡也同时消失。这说明α波和脑内吗啡的关系是成正比的,二者是同为一体关系。

经过静坐,就能多快好省地产生α波,同时也就产生了脑内吗啡。当我们感到紧张、烦燥、不顺心时,这是体内所谓的努力逆转规律在作怪,造成这种现象的荷尔蒙就是肾上腺素,在这时假如进行利导思维,经过静坐冥想,有意识地产生α波,脑内吗啡随时产生,大脑就被α波控制,意识和潜意识合而为一,可以在大脑的深层将迈向成功的积极设想具体化为行动的步骤。

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意识,促使各种能力活性化。由于潜意识的意识化,精神感觉变得更加敏锐机灵,直觉和悟性也就变得睿智灵敏,从而使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保持脑能的三大要素:饮食:摄取优质蛋白质,消除多余脂肪,中和活性氧。运动:增强肌肉,保持肌肉不衰。静坐:宽松休息,中和紧张,利导思维。

人的衰老与脑细胞的死亡有极大关系,促使脑细胞活性化,就能减低衰老。决定脑细胞存亡的是脑内吗啡,不断地分泌脑内吗啡,活化脑细胞,是脑能革命的重要一环。

六.静坐与修定

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常不免发生种种苦恼,而许多苦恼,大都由思想纷扰,痴迷不觉而来。譬如迷于财物,往往有因盗窃而犯法的苦,迷于爱情,往往有因失恋而自杀的苦。事已过去,还是攀缘计较,自找麻烦;事尚未来,却先比量分别,不肯放松。

这一切,主要是由于缺乏定力的缘故。可见自心放荡失主,实是世间第一等苦人。只有努力修定,才能由弱转强,由愚转智,明辨邪正,有力把持,在惊涛骇浪中,如如不动,不被苦恼所迫。

我们研究学问,完成事业,处理问题,应付变患,也都非定力不办。

此外,根据佛法的观点,宇宙间事事物物,无非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虽然幻象宛然,客观存在,但却生灭变化,了无实性。

我们的肉体,无论如何强固,也终有变坏的一天,不能例外,因此有智慧的人,必须一眼看透宇宙人生的所以然,进而研习佛法,破除对身心等的执著,来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

所谓“生死事大”,是何等值得我们的警惕!?

而修定实是解决我们生命史上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与定有密切关系的,有戒和慧的两方面,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无上智慧,必由定发,无漏大定,必从戒生。因此清净持戒,来对治贪瞋痴等烦恼和杀盗淫等恶业,实是修定的重要基础。

戒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总称为三聚净戒。其中摄律仪戒,也叫七众(指各种在家出家的学者)别解脱戒,因为如法受持,可以各别地解脱烦恼。在家学者,普通应受其中的五戒和八戒。又所谓持戒,有“止持”和“作持”二种意义,“止持”就是一切不应作的事,要止而不作,这是消极的防恶。“作持”就是一切应该作的事,要尽量去作,这是积极的生善。所以戒有防恶生善的功能。由于持戒,可以使我们身心清净自在,与无漏的正定相应。

定的境界,大有深浅,有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的上上禅定等。因此修持的方法,也就无量,而且本来在行、住、坐、卧的一切时中,都可修定。

但由于我们散乱的力量很强,在静中修持必较动中容易得力,因此修定的人,除必须受持净戒和亲近良师益友外,在初下手时,一般都要以静坐为基础。

在坐时一切放下,身心收敛,外境不扰,内心无喘,身、口、意都安住在清净的律仪中,自可徐徐入定,而且迷妄若去,心体现前,自能逐步证入寂照不二的境地。

所以古德说:

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竞碎为尘,

一念净心成正觉。

可见静坐又是转迷成觉、得定开慧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功夫。

总之,人人都可以静坐,假使我们能认真地实践,对体力、智力、和定力的培养和锻炼,必将得到一定的收获,从而转苦闷为安乐,转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必将有助于任繁剧、爱劳动和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更好地自利利人,为人民、为众生而服务,来充实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有志之士,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必须特别指出的,静坐虽可促使身体健康,但健康只是一时的利产益,是方便而不是究竟。因肉体虽有夭寿强弱的不同,但终必朽灭。《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人。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因此,学静坐的人,如能由浅入深,进而学佛,从“转迷为觉”的根本上着眼,才是究竟解决的办法。应该指出,佛学是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法,圆融无碍,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极详尽的发挥。它的基本教理,是苦、集、灭、道的四谛;它的行持法则,是戒、定、慧的三学。假使人们能学习佛法理论,结合实践。从严持戒律,防恶生善做起,来逐步产生真实的无漏禅定和智慧。上求下化,行愿无尽,自能脱无始流转的大苦,证常乐我净的真理。因此,我们说,佛法才是究竟的归依之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