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离相亦离(分二)
己一、遮念离相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戊二、离相亦离,这科的含义深奥难解,你动了‘离相’的‘念头’,连这个‘念头’也要‘舍离’,不要去执著这个‘离相’的‘念头’。为什么要遮止你执著‘离相’的‘念头’呢?下面是解释这个道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你如果这么想:如来他不以具足圆满的色相,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表示你心里动了这个念头。如来喝斥他,须菩提!你千万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心里动这个念头说,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经文是叫你不要‘作是念’——生心动念。下文是说出,为什么不要‘作是念’的道理。
己二、明遮所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在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讲的,完全是讲‘空’理;空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尘境界’都完全把他空掉,而不生住著;‘我等四相’也空掉,‘我等四见’也空掉,度众生的相,说法的相,成佛的相,通通都把他空掉,空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也许你会认为你已了解了‘空’理。因此在你的观念中会这么认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如来有问过:‘可以具足诸相见如来不?’答案都是:‘不可以。’。前面讲不但应化身佛之丈六金身的三十二相应该空掉;连报身佛所具足的色身,所具足的诸相好,也要空掉,这样才能证得法身。法身是无相的‘般若智身’,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凡所有相都‘要离要空’。但是你要是一执著了这个‘空’,便又落入‘空见’中,执著了一个‘空’的‘知见’,那么你的错误,可就太大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须菩提!你心里要是这样想:以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色身,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心中有这个念头就错了。于是如来在这里喝斥他,遮止他动这个念头,‘须菩提!莫作是念!’你心里千万不可动这个念呀!说‘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叫你不要动这个念头呢?‘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发菩提心是很难发的,发了菩提心,又不能走偏一边。怎样偏呢?偏到‘空’的那一边去了。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说,要是你有这个念头,这么想:‘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是以这样的念头来发菩提心,你将会落入‘诸法断灭’之‘见’,走到偏‘空’的那一边去了。外道的邪见,一共有六十二见,有二个根本的大邪见,一个是‘常见’,另一个是‘断见’。‘常见’者认为一切都是,永远不变;‘断见’者认为什么都没有,连因果他也不信,叫‘断灭’之‘见’。有一种人,他认为人死了,下一辈子还是投胎做人,永远永远都是做人,这叫做‘常见’。还有一种人,他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叫做‘断见’。由这二种根本邪见,才生出六十二种邪见,根本上还是不离开一个‘常见’,一个‘断见’。金刚经这个地方叫你不要著相,就是要你断这个‘常见’。但是你把‘常见’断了,不要又生起‘断见’,认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如果这样说,那成佛的因地就不必去修了;这样子你又落到‘断灭’之‘见’上了,你害了自己,也害了众生。‘莫作是念!’——如来又说了这么一句,这句是很重要的,经文上重说了二遍,‘莫作是念’。提醒你,叫你不要起这个‘断灭’之‘见’。‘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