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为解脱慧,痴故烦恼生。
有个朋友跟我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问我,什么才是人的本来面目?她说,她本以为天真的孩子所示现出的就是人的本来面目,但后来才发现,现在许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受到外在环境的熏染,形成一些明显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那么,什么才是人的本来面目?我们所说的“本初清净”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我告诉她,将“本初清净”概念化也就远离了它的本义,正如你不能将“爱”概念化一样。你应该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超越概念存在的,它们的具体内容非常抽象,除非你对它们有过真切的体会,否则,所有的解释都只会是隔靴搔痒。我可以告诉你月亮在哪里,但你看到的是我指向月亮的手指,还是我的手指所指向的月亮,却是你自己才能决定的事。
不过,关于“本初清净”的含义,其实我已经讲过许多。所谓的“本初清净”,实际上就是真心的状态、明空的状态,这也是一种生命本具的智慧光明。也就是说,明空智慧是所有众生——不只是人——与生俱来的。既然所有众生都俱足那种光明和智慧,那么“能尽诸漏,隔断因果”的“胜义明”就不会是空的。
也就是说,既然众生(并不仅仅是人)生而具有认知无常的智慧与能力,而且,虽然世上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变”这个真理从未改变,所以,相应的,对这真理的认知,即我们所说的明分、觉性,也就并非是无常的,它是大自然本有的一种规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智者呢?是的,但也不是。因为,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全然丢掉了这种生命本具的智慧,忘记了“世间一切皆虚幻无常”的真理,被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触摸到的、脑海里想到的各种东西所蒙骗、所驱使,被各种执著所烦扰,离宁静与清醒已经越来越远。所以,老子才在《道德经》中建议我们,要勤快地清除内外的一切干扰与染污,直到破除所有的功利心,消解掉所有的欲求,我们的真心才会展露出水晶般纯净、剔透的光芒,这时才能做事而不执著,品味而不贪恋,无论做什么都不会产生烦恼。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走过时,遇到了六个强盗,这六个强盗象征的便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孙悟空毫不犹豫地就把他们给打死了。我们修道的时候,也必须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消灭这六根之贼,不然的话,你的眼睛看到美色就会生起贪心,你的耳朵听到美声也会生起贪心,你舌尝诸味更会生起贪心;等等。所以说,污染都是由六根引起的。
可惜,我们总是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不认为自己应该做到。因为我们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我们的凡胎肉眼总是被表象所迷惑,宁可贪恋那些因易逝而难免虚假的快意,让贪想执著填满本可空寂明朗的心灵,也不甘心仅仅品味和享受一种质朴、简单的宁静之乐。于是,因为种种执著,我们在各种妄念的驱使下,心乱如麻,不知所措,不可自拔地掉入痛苦的深渊,难以冲破生生世世的轮回磨道。所以说,虽然烦恼的内涵和分类都很多,但产生烦恼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不明白”,我们称之为“无明”。
人一旦不明白,就会犯下一些错误,所以《心经》中说,要“远离颠倒梦想”,才能“究竟涅槃”。什么是颠倒梦想呢?《瑜伽》十三卷中将它分为四种:一是忘记无常的真理,以为虚幻不实的短暂存在能够永恒;二是贪恋俗乐,遗忘其“苦”的本质;三是忘记世间一切人事物均由因缘和合而生,产生诸般对立与妄想;四是受到肉身的蒙骗,以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究其根本,颠倒梦想的根源无非是执幻为实。
可见,如果我们不能看透世事的如梦如幻,就会被许多看似实在的表象所欺骗。比如,许多人不经历苦难,就把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人生八苦抛诸脑后,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沉迷于网络游戏、卡拉OK、购物、毫无意义的影视作品等等,毫不吝啬地挥霍着宝贵的生命,满心以为自己生活得非常
快乐,只有在遭遇坎坷的时候,才会忽然醒悟。但更可悲的是,许多人即便经历苦难,甚至遭受丧偶、患上绝症等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也不能全然醒悟,反而更加贪恋俗乐,宁愿及时行乐。你看,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抛弃都市的喧嚣多彩,选择乡间的宁静生活?还有多少人衷心认为品格高尚的人比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更加优秀?还有多少人对探讨心灵问题的兴趣多于研究或交流投资、理财、享乐的诀窍?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某种生活方式一定比别的生活方式更好、更正确。实际上,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并不重要,方式仅仅是方式,重要的是,你以怎样的心态活着。因为,以怎样的心态活着,远远比以怎样的方式活着更能决定我们活的质量。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总喜欢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庄稼汉头枕土块酣然入睡的时候,也许某地的某个富翁正烦恼得想要自杀。不过,我并不是想说,有钱人一定比穷人要烦恼,我想要表达的,仅仅是财富跟幸福感没有直接关系。
安宁、快乐、自在的敌人,仅仅是欲望,如果放不下心中的各种贪恋,即使停止了追名逐利的行为,我们的内心仍然会藏有希望是否能够实现的衡量与计较,这就不可能得到完完全全的安宁。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绝对的安宁?难道要完完全全地遁世吗?不是的,为求心安而选择遁世,是一种消极的逃避。通过这种方式求得的,必然不是真正的安宁。
能够斩断心灵的所有束缚,调伏各种习气与妄念,洞悉痛苦的真相,因此即便品尝苦果,心中却无苦乐的分别,从而使我们不生烦恼,获得自在解脱的,仅仅是智慧的觉醒。
当你一天天依照恰当的方法锻炼心灵,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并且时刻注意观察内心的一切变化时,你就会渐渐发现,真正的快乐与自在,确实是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的,它仅仅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当你安住于这种宁静与喜悦之中的时候,便会发觉,世间的一切都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溜走,因缘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包括你那些越来越少的妄念与情绪,也是虚幻无常。往往在你凝神的那一刻,计较与在乎的念头便自然消失了,所以你也懒得再去计较什么,懒得再去在乎什么,懒得去试图留住什么已经改变了的东西,你太明白自己即便想留也留不住。你宁愿在拥有时便珍惜,给它一个留存得更久的理由和助缘,得不到或失去了的时候也便随它去。你不留恋,也不期待,仅仅安住于当下,品味当下,做好当下,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连“涅槃”与“彼岸”都没有了,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改变你的心。这时候,你才真正觉悟了。彻底的觉悟,便是真正的解脱,即身解脱。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