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明成祖朱棣、馆阁体、沈度,这几个关键词中流量最小的可能就属沈度了,也不为一般人所知。但恰恰是他,被朱棣成为“我朝羲之”,而他的一手小楷也被后世认为是“馆阁体”的祖师爷。真不知是沈度成就了“馆阁体”,还是“馆阁体”成就了沈度。
沈度是谁?
沈度(1357-1434)一生仕途也算坎坷,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曾中举文学,但因官场上的事情坐累被贬到云南。
后来直到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因为喜欢书法,就下诏选举一些书法好的文人来翰林院工作。而且经过反复筛选,选出了二十八人专门学习二王的书法,而且提供内府收藏的古代名人法帖,供这些宫廷书家临习。
这时沈度因为一笔好字,而再次翻身进入翰林院,而且他的字还最受朱棣的宠爱。当时凡金版玉册等必命其书,名出诸士之右,最后升任为侍讲学士,官位显赫。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中记载:
“太宗(成祖)征擅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羲之。”
沈度小楷沈度这个大明王朝的王羲之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朱棣之后,沈度仍然备受帝王的喜爱,在《续书史会要》中记载:
“仁宗万里之暇,留意翰墨,尝临《兰亭序帖》赐沈度,意法神韵,唐太宗不能过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记云:
“宣宗书出沈华亭兄弟,而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
到了明孝宗时,《续书史会要》称:
“孝宗皇帝酷爱沈度笔迹,日临百字以自课,又令左右内侍书之。”
沈度小楷由此可见,由于帝王的喜爱,沈度的书法一度在明朝前期百年不衰。就连晚明时期的一向轻狂的董其昌也免不了来蹭沈度的热度,董其昌以沈度为松江人而自豪的称:
“国朝书法,当以吾松沈民则为正始。”
“台阁体”、“馆阁体”的前世今生
有句老话叫“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沈度的书法受到皇帝的喜欢,因此当时在翰林院上班的这些人以及内阁官僚、科举文人也都纷纷效仿沈度的楷书,就是为了博取帝王的喜悦,而开启升迁之门。
明成祖朱棣当时主持了一件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永乐大典》的编修,这项工程用了1300多人,全部是以小楷来书写,这项工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摹上都远超历朝。而沈度的小楷书风,正好适应这种文化工程的书写。
沈度小楷另外永乐大钟上的经文,有23万字的内容也是沈度所书。经过这些巨大的工程后,因为长期公式化书写,沈度的小楷也只能是方正、净洁、工稳了,已经毫无个人情愫及艺术感可言了。
帝王的喜爱,可以说是“台阁体”产生的原因之一,也带来了书法的繁荣。沈度书风的盛行,使得后世学子纷纷效仿,“台阁体”也成为了高考标准字,而且这种与科举考试的绑定,一绑就是五、六百年。
因此后世称这种科举考试和政府办公用的文字为“馆阁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对于馆阁体书法,历来争议很多,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味地贬斥或褒扬馆阁体都有偏激之嫌。
馆阁体书法的点赞与差评
馆阁体书法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且影响久远,它的存在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黄自元书法因为这些点赞馆阁体:
馆阁体是一种规范化字体。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统治者从没有间断过对文字书法进行规范统一的努力。秦朝时李斯就为了“书同文”,受命秦始皇写了很多标准小篆的碑文。汉代有蔡邕写的《熹平石经》、唐朝有《开成石经》、北宋有《二体石经》、明代有《洪武正韵》、清代有《乾隆御顶石经》等等。对书法普及推广的作用。馆阁体的底版是二王为宗,名门正派,大家闺秀,符合帝王的价值取向。加上科举制度的诱惑,因此馆阁体的热度十分巨大。再加上这种字体属于雅俗共赏,符合普通大众对什么的需求,因此引发了全民学书的热潮。因此在书法的普及和对民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馆阁体发挥了正能量作用。馆阁中有书法大家。明代的沈度、沈粲兄弟,后期的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几位状元郎如翁同龢、陆润庠、刘春霖、黄自元、成亲王等人,全都是笔法精妙的书家,作品也各具特色,为艺林所推崇。科举考试的公平。郑板桥的日常书法被认为是“卵石铺街”,康有为以“碑派”闻名。但是不管是谁,在科举考试时,全部要写这种方正平和的馆阁体。就是为了公平、公正。这样阅卷老师就无法通过笔迹鉴定来判断文章是谁写的了。
因为这些给馆阁体差评:
书法家对馆阁体的非议。“千人一面、一字万同、千篇一律”这些都是对馆阁体的差评,也切中了馆阁体的要害。这种程式化的字体,抹杀了人性,缺乏个性和风骨,伤害了自由书写的精神,艺术表现力匮乏。形成了歪风邪气。馆阁体发展到清代后期,竟然科举考试看的不是能力,而是成了写字比赛,误导了很多读书人。
文章写的再好,再有学问,如果卷面有一个字苟且,就会招来申斥。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就曾因不善写馆阁体而影响了仕途的升迁,进不了翰林,所以写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甚至是太医院的考试不看医法看楷法,当时就有笑谈:“太医院开方,但须字迹端正,虽药不对症,无妨也。”馆阁体拖累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因为馆阁体的功利性,过于夸大它的实用性,而使得书法偏离了艺术轨道。结果是虽然全面学书,但是毫无生气:学《灵飞经》的失去了飘逸的美感,学颜真卿的失去了雄强的书风,学欧楷失其险峻。结果,活生生把书法写成了印刷体,拖累了书法艺术的进步。世间任何一样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馆阁体书法也是这样,有功有过,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缺乏个性的东西是不完美的。但我们也要警惕以批判馆阁体为由,以弘扬个性为风气而借机兜售的“丑书、怪体”。版权所有:大悲咒全文网